倾心推行绿色教育 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张训涛 含山县褒山初中
摘要:本文从绿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的视角审视了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学校践行绿色教育的做法和思考,阐述了学校特色化建设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对深化绿色教育实践研究和学校特色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绿色 绿色教育
特色
“绿色”象征着和谐,象征着积极向上,象征着生机和活力,象征着健康的身心,象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象征着优秀的品质。“绿色”既表现为学生目前良好的发展状况,更表现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其深层内涵是学生的终生都是幸福和快乐的。绿色教育就是激发活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褒山初中位于含山县城东4千米处,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94平方米,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有教学班10个,学生399人,教职工50人,其中高级教师16人,占专任教师的32%,学历合格率100%。
学校提出了鲜明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位学生的幸福和健康发展服务,以“学生乐学,教师善教,家长放心,社会满意”为办学目标,并且明确在此基础上提出“绿色教育”的品牌打造,因为“学生是浸润在学校成长的”,所以要着力在“绿色人生品行”、“绿色生态课堂”、“个性生态空间”发展等方面做实、做强、做精,为学校向前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以良好习惯为主的绿色人生品行。
让学生拥有“绿色人生”,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真人,做好人,拥有一颗崇善、向美、求真的心,拥有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学校要把“真、善、美”教育与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规划、细化目标,进一步抓过程评价和达成评价,将习惯养成教育深入推进。
1.年级德育主题化。针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各个方面,学校出台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方案分三个年级段向学生分别提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习惯三方面的具体行动目标。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确定各年级的主题,使主题教育更加符合孩子的志趣、特点。学习习惯方面也分年级有针对地进行长效的引导和训练,以促使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倾听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等得到有效培养。今年学校要把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作为两条主线分别进行细化,每月确定一个重点,深化习惯养成,把每项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的要求落实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利用校会、班会、晨会组织学生对细则进行解读,让学生可以明确参照此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每月一主题,每月一规训,每月一评比。一年下来,要有效整改学生的一些陋习,学生文明、卫生、学习等方面的习惯得到有效的培养,为一生受用的“绿色人生”品行奠定基石。
2.绿色教育活动化。学校通过组织开展绿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绿色文化的熏陶,通过给校园中的树苗举行挂牌活动;“绿色在我心,文明我在行”主题活动观摩评比等一系列绿色创建活动,提高学生绿色环保、绿色文明、绿色人际的意识,促进绿色和谐校园的建设,学生也在活动中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人。
二、打造“绿色生态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绿色课堂”即生态的有效的课堂,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的课堂,是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堂,是既能开发学生潜能又高效低耗的课堂。绿色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是学科课堂教学的效益。构筑绿色生态课堂,重点从下列几方面入手:
1.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尊重学生天性的需要,是构建绿色课堂的基础。这种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实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商,有利于学生开展健康的人际交往,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教师要学会尊重和喜欢自己的学生,学会尊重学生自然的天性。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风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允许学生说说自己,谈谈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要学会与学生一起学习,学会向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到老师离自己很近,老师是一个真正指引自己不断成长的朋友。当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能记得与老师一起学习、一起探讨的情景,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造福于社会,这样的教学才富有绿色的生命力。
2.教学内容生活化。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课堂回归生活,因此,课堂教学只有和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过程中充满着“绿色”生机。古希腊有句名言:“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一个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课堂是动态生成、充满变化的,而这些变化又往往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密切关注社会生活的变化,敏锐地捕捉、发现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使凝固的课堂变成一幅幅鲜活而生动的画面,呈现一种和谐自然的教学氛围。
3.教学方法活动化。“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教师,在具体工作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要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比赛活动,这种寓教于活动之中的做法,易受学生的欢迎,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和科学探索的精神。
4.教学环境开放化。营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和氛围,充满生命力的生态课堂也是充满情感的课堂。首先要营造一个师生心态自由开放的课堂。师生心态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封闭、压抑的课堂教学环境必然带来课堂的僵化、沉闷,既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又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质量。师生自由开放的心态可以使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得以形成,从而显示出生态课堂的生机与活力。
其次要改善课堂的生态空间环境。如改变课堂中学生的座位安排,创新座位编排方式,将教室布置得温馨、合适,搞好黑板报,搞好教室卫生等,以拉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心理和空间隔阂,增加交往活动,使课堂成为一个具有生态性相互依存、平等共生的“学生共同体”。
5.教学手段现代化。“绿色”教学要注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改变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图文声像并茂,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增加教学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率。
三、拓展学生个性生态发展空间
“绿色教育”的目标指向是为了拓展学生个性生态发展的空间。在书香校园建设、阳光体育行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下功夫。
1.拓展书香阅读行动的深度和广度。主要落实三大举措:一是进一步做好“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每年举办校园读书节活动,通过师生共读、个体读、家庭读等形式,不断拓展阅读的规模和深度,创新阅读的形式和机制。二是进一步优化阅读环境,充分组织好“午间阅读”,把“午间阅读”纳入课程管理范畴。三是开发和建设校本阅读课程。分年级开设阅读课,引导、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共同构建校本阅读课程,使学生的阅读从盲目无序转向教师指导下的有效阅读。
2.发掘阳光体育行动的趣味与活力。一是加大健康理念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让“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思想深入到每个师生心中。二是积极打造学校特色课间活动项目。丰富大课间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欲望,为师生之间提供更好的沟通交流机会,发扬团队精神,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和外延。绿色行动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探索与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它更能有利于发现和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利用有利资源,广泛进行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与实践探究。在“绿色行动”的大主题引领下,各年级制订分主题活动方案并开展活动,在活动实施中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为今后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的编写打下基础。同时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这些活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构建和谐、敬业、专业为主旋律的师生精神“绿园”。
一支凝聚力强、专业素质过硬、乐于奉献的教职工队伍是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的保证,也是打造绿色教育的基本保证。
1.“三大工程”建设塑造优质品牌形象。“师表工程”、“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一直是我校塑造优质品牌形象的主要抓手。在“师表工程”建设上,学校倡导“敬业”和“实干”,逐步建立了注重实干、鼓励实绩的《褒山初中成果奖励条例》机制;积极倡导着“不惟称号重实绩、不惟资历重实学、不惟口才重实干、不惟学科重实效”的工作价值追求。“名师工程”倡导“榜样示范、智慧共享”,每年县级以上骨干教师、优秀教师都要做到“三个一”:在校内上一节公开研究课或作一次讲座,一学年至少有一篇文章或论文在市级报刊发表或获奖,向全校教师推荐引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青蓝工程”倡导“讲求实效、纵向延伸”的原则,师傅和徒弟一学期至少要互相听课15节。在帮扶效果的评价上多进行纵向比较,多看徒弟本学期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多看徒弟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幅度,以发展的眼光评判青蓝结对的成效。
2.用课题提升师资团队的研究水平。课题研究是一所学校教学研究的品牌,也是统领一切教学工作的意义所在。课题研究遵循个体探索与群体研究相结合、案例研究与理论论证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课题研究“五个一”:一份方案,一本记录,一组案例、一节实验课、一篇论文。目前,学校在研课题4项,其中在研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2项,县级1项。课题研究的重点在课堂,将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每个教研组都在主课题下确立子课题,每位教师确立微课题,形成完善的课题研究网络。
“绿色”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十三五”规划确立的五大核心理念之一,绿色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义无反顾、理应大胆实践绿色教育,焕发出教育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工作报告;
2.绿色教育:使命、内涵与实践策略,光明日报,2010-0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