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之趋
李
华 含山一中
【摘
要】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如何改变传统学校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自己学校为例,具体阐述了本校在新时期发展时所遇到的困惑,以及如何转变教育理念,贯彻“绿色教育”观念,走出“特色办学”之路。
【关键词】
转变 办学理念
绿色教育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通过一位驼背老者告诉我们种树成功的秘诀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所谓“顺木之天”就是尊重树木的本性、天性,相信每一粒树种、每一棵树苗都有长成参天大树的潜质,惟其“顺木之天”,才能使这种潜质和天性得以正常发挥。育人何尝不是如此,而现实的学校教育往往却事与愿违。
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如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当我们的学校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与困惑时,该怎么解决?不仅仅是教育行政部门,更应该是我们这些身处第一线的教师们应该关注和思考的。
下面就以我校在转变办学理念上的一些做法来阐释一下:只有改变,才能拥有发展的动力,才能迎来教育上的一片绿色。
一、转变办学理念的原因:
我校是本县城唯一一所初级中学,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的规模急剧膨胀,随之便是发展所带来的各种不均衡与矛盾。
不均衡与矛盾之一:县城老校区规模小,办学总量相对不足,教育需求与可容纳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新校区建设滞后,配套设施建设缓慢,学生不想也不愿去。
不均衡与矛盾之二:教师队伍庞大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名优骨干教师群体匮乏,青年教师成长缓慢,优化储备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不均衡与矛盾之三:社会对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期望值过高,导致学校评价体系的单一化,班级学生素质的不均衡,导致老师失去积极性。
不均衡与矛盾之四:两个校区生源不均衡,不利于学校和谐,也不利于教师队伍稳定发展。
面对诸多的矛盾与不均衡,学校领导不等不靠,而是积极谋划,突出理念创新。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奋斗目标与发展方向,是一所学校人文理念的积淀与共同价值观的引领。一所学校一旦拥有了对学校发展有先导作用的先进理念,那么这所学校不仅有个性有张力,而且有生机有活力。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创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书育人”观念,在“教”与“育”上下功夫,努力在办学目标发展思路上取得新突破。校领导带领全体老师立足学校发展、突出特色、科学定位,形成明确适度的奋斗目标,先进的办学理念。提出要围绕“四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家长、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师、一切为了成才;创建“三个一流”,即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质量;实现“一个目标”,即打造“精品一中”。
用程校长的话说:“我们提倡‘绿色教育’,我们教育的理念就是‘崇尚自然、关注生命、注重人文、尊重人性、呼吸民主、追求和谐’,我们要改变学校的精神面貌,让学校处处充满‘绿色’,让学校焕发青春活力,让师生都有幸福感。”
“绿色教育”源自“绿色学校”,马来西亚教育部在1986年出版的《绿化学校》一书中提出:“绿化学校”作为一种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或者措施,其内涵是随着环境教育目标的变化而变化。而里约热内卢会议更是把环境教育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与教育中其他部分相融合,从而形成适合教育发展的一个全新理念即“绿色教育”。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来说,“绿色教育”指得是学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传道者和实践地,应当提倡公平、民主、尊重、信任、平等的观念,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丰富的教育教学方式。
“科学求真、人文求善、交融生绿”是我们学校办学的思想内核,亦即我们所说的绿色办学理念,学校正在自己绿色之途上大步前进。
二、绿色办学理念的贯彻与设施:
北师大校长钟秉林曾经说过:“绿色教育理念源自针对现代教育的集中反思与超越,其目标在于实现人类、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从钟校长的“绿色教育”观中我们能窥之它的内涵:绿色,就是环保的、健康的、生态的、科学的;绿色,是活力、希望、和谐和可持续的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差异性成长,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位教师充分施展才华,实现学校办学品质的快速发展。
1.学校经费绿色筹划,勤俭办学,开源节流,突出校园建设投入,增强自我发展意识。自筹资金与多方融资相结合,拓宽筹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充分利用财政、金融、联合办学等一切有利于加快西校区建设的手段和方法,努力加快西校区的硬件设施建设,努力增加对西校区建设的投入,确保教学配套设施能及时高效到位,为拉平东西两校区的教育水平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改善办学条件,谋求学校整体均衡的发展。
2.教师的绿色培养。教师是学校办学的最根本资源。由一两名教师支撑起一个年级或一门学科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规模的扩张需要有更多的挑得起重担的教师。一中是个“移民式”的学校,很多老师都是从乡镇中学选调上来的,还有部分是从大学毕业生中招上来的。学校整体以年轻教师居多。由于缺乏名师引领,老师们专业成长速度普遍较慢,甚至根本没有专业成长的概念。面对这种情况,学校提出了“青蓝工程”,青年教师不仅与本校名师结对,还走出校园,拜其他学校的名师为师,迅速使自己成长起来。不仅如此,学校还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到外校随堂学艺,以一月为一次学习单位时间,深入学习,而不是浮光掠影听课;学校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外出深造,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水平;学校每学年定期开展各种类型的专业讲座,把名师请进校园与教师面对面,解决老师在教学中的困惑。总之,在教师的可持续培养上,学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也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一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在自己的岗位上挑起了大梁。
3.绿色课堂的到来与推广。绿色课堂就是变革教学方式,追求有效教学。长期以来,“一中”几乎成了苦读苦教的代名词,教师习惯了加班加点,学生习惯了挑灯夜读。甚至还有学科老师因为作业布置太多而导致家长投诉的。当然这也与社会期望值过高有着直接关系,但通过苦学苦教来提高学生成绩,这很明显是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相违背,也与绿色教育理念相违背的。因此,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聚焦课堂,追求有效教学,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让教师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让学生拥有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为此学校提出了绿色课堂的基本要求,课堂做到三个“起来”:学生“笑”起来,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动”起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学生“活”起来,让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达成教学目标。
4.绿色评价式的分层教育。分层教育是把师生群体的进步和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要素、关注师生综合素质提高而不唯成绩论。以前学校只注重成绩,这样就导致评价的单一化,成绩在后面的学生是入不了老师的法眼,最极端的情况是班主任为了班级的均分,劝阻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参加正常的教学检测。如果任由这种情况下去,学校教育将会偏离正确轨道,于是一个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出现了,分层教学,分层评价,分层不是歧视,恰恰相反,良好的分层教育和分层评价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绿色办学的前提。
5.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绿色文化,就是以“绿色教育、特色办学”为核心理念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包括学校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
我校注重从三个方面来打造校园的绿色环境文化,首先精心布置校园标语文化,在学校醒目地方,张贴以“青春多彩从读书开始”和“绿色环保校园”为主题的文化标语。其次是学校走廊墙壁文化体现绿色发展的理念,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最后是班级文化墙的布置,学生展现自己,个性飞扬,形成班级文化的绿色和谐。
学校还形成两种绿色精神文化,展现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特色是生存之本,有特色才有生命,也才有真正的绿色可言。在转变办学思维时,两个契合点慢慢在校领导的头脑中出现,一个就是每年学校都会有不少学生在市内外各种书法大赛上获奖,这不就是个绿色的亮点吗?于是,每天下午15分钟书法课便走进了课堂,学校也申请了省书法学校的光荣称号,让书法陶怡情操,让书法体现校园文化底蕴。另一个契合点便是阅读,学校开展“让每一天都成为读书日”的主题活动,“阅读改变人生,智慧启迪做人”的特色教育在我校也已日益成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引领学生在书海中遨游来提升自己个人素养,我校今年也成为县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
“绿色教育、和谐发展、特色办学”是新时期学校的教育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们阔步而行,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全体师生的努力,校园必会满目葱绿,我们的教育必会“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参考文献:
1.《绿色教育:使命、内涵与实践策略》光明日报
2010.1.20
2.《探索“绿色教育”,提升办学内涵》华西都市报
2012.10.24
3.《英国绿色办学策略初探》
《全球教育展望》应起翔
200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