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业珠
马鞍山市阳光学校
我校的校训是“习惯很重要”。当初凝练出这五个字时,很多教育者感觉此校训过于平实。而我觉得这正是我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
我校是一所12年一贯制民办寄宿制学校,学生学习、生活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同时教师的衣食住行、教育教学活动大部分时间也是在学校。这给予了我们有更充足的时间、空间来践行我们的校训:习惯很重要。学校所进行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在校所进行的学习、生活等活动都应遵循此校训。
一、教师需有良好的教育教学习惯。
好习惯提升人的品质和生活品位,坏习惯糟蹋人的形象和生活层次。因此,在教育中人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但一个同等重要的问题被忽略了,那就是教师的习惯养成问题。
教师的习惯就是教师个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形成的一种相对固定、相对一致的教育行为方式。一个教师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展开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处理和同事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都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当这种行为方式延伸到各种新的教育情景中,延续到各种教育环节中之后,就变成了一种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养成,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就要使它养成习惯。”无论从学习到工作,从为人处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如何养成好习惯呢?
1,以身作则
在学生面前,教师就是一面镜子,因为教师的脚印就是学生前进的方向。教师作为班级教学的组织者、知识技能的传播者,时刻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并成为学生的楷模和学习的典范。
要求学生养成爱看课外书的习惯,教师需要带头看书;要求学生规范书写,教师需要规范自己的板书;要求学生爱护班级环境卫生,教师首先要爱护环境.....教师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身教重于言教是实践验证了的真理。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要努力做好,凡是不允许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因为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他们对教师不但听其言,而且观其行,所以要当一名好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正确的教育方法,还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为、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虚心学习
教师,肩负着引导人成长的重要使命,因此,比其他任何人群都更关注自身的成长和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与时俱进的成长,没有素质的提高,就很难完成自己的使命,学习是教师实现成长的主要途径。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教师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汲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献给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养成学习的好习惯,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只有这样才能积小善为大善,积小能为大能。孔子就曾经说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教师向周围的人学习固然能够汲取营养,增长经验,而向学生学习更能拉近距离、沟通感情。我们说教师不是万能的,所学知识肯定也是有限的。可使学生不同,每届的学生都在发展变化,况且每个学生都各有所好、各有所长。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如果教师能够以孔子为先例,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向学生学习,真诚地做到不耻下问,那不仅是对自己学识的充实,也是对学生学风的熏陶。
总而言之,不管是向谁学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学习才能真正实现它的意义。
3,养成习惯
教师的习惯有好坏之分、优劣之别。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有的老师往往习惯于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话或直接找学生家长;当学生的试卷上出错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要求学生将错题订正并再做几遍;当拿到一本新教材新课文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找课文中的知识点并照搬“教参”;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习惯于面无表情,习惯于不苟言笑,习惯于讲讲讲练练练,习惯于仅仅关注结果而不顾过程,习惯于仅仅布置书面作业;在家长会上,有的老师习惯于数落学生的缺点,习惯于只谈学习成绩,习惯于危言耸听,习惯于要求家长给学生施压;在处理与同事的关系上,有的老师习惯于单打独斗,习惯于竞争,习惯于对同事横挑鼻子竖挑眼;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上,有的老师习惯于批评,习惯于罚站;当一种教育改革来临的时候,有的老师习惯于质疑,习惯于墨守成规,习惯于以不变应万变;面对教育的困境,有的教师习惯于抱怨、伤感、忧愁,习惯于放弃心中的目标、追求、理想,习惯于远离与逃避……毫无疑问,此等习惯是坏习惯。有的教师习惯于欣赏与赞美学生,习惯于尊重与关怀学生,习惯于帮助与激励学生;有的教师习惯于与同事相互理解与支持,习惯于与同事交流与合作,习惯于与同事研究与探究;有的教师习惯于拓展教材,习惯于引导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开展探究、体验、交往、实践等学习活动;有的教师习惯于多读书、勤思考、善积累、重反思……这无疑是教师的好习惯。
好习惯需要日积月累,慢慢养成。教师有了好习惯,才能稳步得影响学生,从而促使学生也养成好习惯。
我感觉作为培养学生的教育工作者要想让学生有所成就,首先就要处处给学生做一个成功的表率,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具有成功潜质的各种好习惯。相信播下一个好的行为,必将收获一个好的习惯。
二、学生应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养成教育不能发现孩子出现什么问题就进行什么教育,“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因为这种教育方式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学生所受的教育是凌乱的,不完整的,无序的,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朝夕之功。
1.要明确中心。培养良好习惯的内容相当繁杂,不可能对所有内容都细致训练,面面俱到,如蜻蜓点水,难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痕,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中心抓准了,形成良好习惯,可以把其它的好习惯带动起来。
2.注重阶段性。小学、初中和高中都要有各自的训练重点,训练重点的确定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水平分析哪些习惯在什么阶段最主要最关键。哪个阶段安排哪项内容最符合学生心理实际,可以找到“共振频率”,让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产生共振。
3.重视训练
。训练要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不见实效不收兵,决不能半途而废。我们七年级、高一年级开学初所进行的军训教育内容以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都为学生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如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规范自己作了详细的说明,同时学校还专门印发阳光学校德育手册,人手一份。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对照读本,加强学习。当然训练要加强指导。有些孩子缺乏起码的经验,如果不给予指导,不但不能形成良好习惯还可能养成不良习惯,所以在培养孩子习惯时必须要具体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习惯。指导可以示范,也可以讲解。指导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训练要求具体化。训练中给孩子提要求要明确,从每个细微之处入手,内容要具体、形象、直观,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会、做得到、记得牢。
品德只有靠品德去培养,性格只有靠性格去锻炼,情感只有靠情感去感染,行为只有靠行为去指导。教育者要善于帮助孩子寻找并发现其与榜样的相似点、接近点、共鸣点、使其明白“学什么”“怎么学”,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孩子进行榜样分析,对照自己,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以实际行动学习榜样,实现对榜样的超越,不断提高,达到新的水平。
总之,习惯是人生之基,而基础水平决定人的发展水平。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可以导致事业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为人师者,要抓好这个根本。
养成教育,是教师、学生受益一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