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凤马鞍山市新市初级中学
18805554188
【摘要】
教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多年来,我校一直就秉承着“科研兴校”的良好传统,始终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教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实施特色化办学。
【关键词】
讲座 交流 校本科研
一所学校要想具有旺盛而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以校本教科研为依托。这是新市初中对校本教科研的深刻理解,并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逐步总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教科研办学之路,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特色日益鲜明,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
一、专家讲座,提升高度
专家在某个领域都是学有所长,且有丰富的经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专家讲座,站在更高的位置审视我们的教育,能开阔教师眼界,给老师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给老师解疑答惑。对老师们来说,听专家讲座,犹如品尝一次精神大餐,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幸福,是一次思想的提升,一次正能量的充盈。
为此,我们时常与市里专家联系,邀请他们不定期到我校指导工作。我们近年曾邀请了张先义、梅立新、刘决生、吴望民、陶年生等市教科院专家、教研员到校传经送宝、开设讲座。张先义院长于2014年11月26日到我校作了《以学定教轻负高效》的讲座,剖析了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我们老师指出了构建轻负高效课堂的途径。听完该讲座,使老师们在接受中反思,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重新有了更高的认识。去年,刘决生老师到我校作了《课题开题报告的基本格式与要求》的报告,指导我们老师开展课题研究。
我们还邀请全市知名的老师到校开设讲座。去年1月24日,市名班主任、市二中曹劲松老师到我校作了《班级文化建设》的讲座;11月26日,市学科带头人、市一中胡良化老师到校作了《集体备课:用普通的队员打造优秀的球队》讲座;今年6月6日,我们邀请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市九中呼振宇老师作了《与学生共成长》的报告,他以其参加“第二届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的历程,阐述了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将班级管理工作、学生教育工作与教师自身的成长紧紧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通过专家、名师、名班主任手把手的指导,面对面的交流,老师们开了眼界,少走了弯路,教师们得到了最新教学资讯,同时提升了学校教研的高度。
二、校际交流,拓展宽度
校际交流,能够让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更广阔的平台上来审视教育、实践教育、发展教育,能够通过博采众长,实现自己的办学目标。本着合作、互动、共享、发展原则,我们积极与兄弟学校“联合”、创造机会相互“串门”,让教师从备课、教案、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教育教学经验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交流合作,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
我们与市九中建立“教科研手拉手学校”,两校的教科研活动相互参与,我们应邀观摩他们学校举办的“教科研会议”,他们举办公开课、教研周我们派出老师积极学习、观摩。我校一开始在课题研究上几乎为零时,九中的领导派出了课题研究的行家纪绍福老师到我校指导,我们两校举办教育论坛,两校老师、班主任坐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切磋,一起交流。
我们与市八中建立“友好学校”,在教师的培养方面给予我们很大帮助。特级教师殷俊收我校刘培凤老师为徒弟,在课堂教学、论文撰写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她专业成长。八中每年举办一些有影响力的教研活动,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老师上课,我们都派出教师去学习。
在校际交流方面,我们对各兄弟学校承办的市区教研周都积极参与,不把它当作任务,而当作向兄弟学校学习的机会。对于花园初中、市实验学校、市七中承办的近几期市教研周,我们每次都派出了30多人次的教师去听课、交流。对博望初中、丹阳中学、薛镇初中承办的三次区教研周,我们更派出了众多老师去听课、学习。
通过校际交流,实现由校内教研向校际教研的转变,拓宽了教研渠道,拓展学校教研的宽度。
三、校内教研,夯实厚度
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开展教研活动,将校内教研作为学校教研的基础。我们的校内教研立足于教研组开展活动,围绕自身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展探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
在校内教研中,我们将教研进行细化,明确具体任务,实现可操作性。
1.推门听课。为狠抓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提高平时课堂教学质量,将学校教研常态化,我们自今年初,开展推门听课活动。为将这一活动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我们将任务分解,成立了4个听课小组,成员有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每个小组推门听课次数不少于8次,这样,推门听课的活动促进了老师提高课堂质量,也没有给学校领导因任务重而流于形式。推门听课,促进老师上好常态课,提高教学质量。
2.校内开课。我们规定,每学期语数英三大教研组,开设校内公开课不少于6节,其它组公开课不少于4节;每次公开课后,教研组要召开专门的评课、研讨活动,本组成员相互切磋、交流;每位老师上课后,要撰写一篇教学后记,反思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近年来,我校校内公开课扎实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成长。
3.同组磨课。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教研水准提升,上精品课、上好课成为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成为一个上进教师的追求。因此,老师在开设市级、区级公开课前,我们都安排教研组的同事甚至邀请教研员到校帮助推敲,磨课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因此,磨课,也就成了我们学校里的高频词!虽然“磨课”这个新生事物,时间不长,却如一股沁人的春风,给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看到了学校里许多喜人的变化。
校内教研,方式灵活、时间机动,参与的老师众多,也不需要经费支出,牵扯的精力也不太大,能就教师身边的具体问题“手把手、面以面”提供帮助,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共同成长,有力地夯实了学校教研的厚度。
四、科研兴校,追求深度
随着教研的深入,教师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在不断增多,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无法解决,教研工作出现了同水平的反复、浅层次徘徊,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我们学校就提出“科研兴校”的战略。“科研兴校”这句话校长们经常说,但真正重视的不多。我校不仅把“科研兴校”当作口号提出来,还当作学校发展的动力,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抓手来落实。
1.鼓励撰写教育论文。近3年以来,教师发表论文14篇,获奖论文众多,其中,省级一等奖6篇,市一等奖25篇,区一等奖26篇。
2.鼓励参加教学大赛。近年来,我校在各类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其中省级大奖有3项,市级一等奖有3项,区级一等奖6项。
3.鼓励开展课题研究。自2012年以来,我校课题从无到有,从市级到省级,从一项到多项。2011年,陈荣乐、陈心宏主持的市级课题《视频资源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立项并顺利结题,2012年陈荣乐、刘培凤主持的省级课题《农村初中班级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研究》立项并也已顺利结题,2013年夏益和老师和我校杨海燕老师主持的市级课题《区域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体化研究》立项并正在研究中,2014年我校又有两项课题被立项为省级课题和一项课题被立项为市级课题。
老师们通过课题研究来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更把课题研究作为专业成长的平台。我们管理团队,正积极鼓励老师们开展课题研究,将学校教研向纵深发展。
教育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说:孩子是脚,教育是鞋。而要提供什么样的鞋才适合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适合学生,就需要我们老师积极参与到教研科研中去研究与思考。作为学校的管理团队,该如何开展校本教科研,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特色化办学呢?我想把学校校本教科研工作开展好,把繁琐的事情做得有滋有味,我们的老师就能实现专业化发展,学校就能实现特色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