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芜湖将成特大城市组群
昨天,省住建厅发布《芜马城市组群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芜马同城化从“口号”升级成“规划”,距梦想实现又近了一步。
总人口将达860万
我省给芜马城市组群定的目标是:国家民族企业创新平台,泛长三角新兴增长集群,生态宜居型滨江都会区。
按照规划,芜马城市组群将形成由“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构成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而芜湖和马鞍山正是“领头羊”。
到2030年,芜马城市组群常住总人口将达860万人,城镇化水平将由现在的56%提高至82%,城镇人口将由现在的320万人增加到705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由47259元增加至190000元。而城镇调查失业率也将由现在的3.1%下降到1.5%以下。芜马城市组群将与合肥经济圈共同构成省域城镇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核心”,带动皖江城市带地区,乃至全省社会经济大跨越、大发展。
公共交通无缝衔接
未来,芜湖市民到马鞍山可以乘坐公交出行;一些公共服务项目,两城之间也可以互通。
按照规划,芜马城市组群将推动区域空间一体化布局,促进要素市场和产业一体化发展,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存共生,将芜马城市组群建设成为高效率、高品质的多中心型城市群地区,使其成为安徽对接长三角地区的桥头堡以及未来合芜宁大都市圈的核心区域。
破除行政管理上的壁垒之后,两市百姓将可切切实实看到“同城化”项目得到推进,比如公共交通一卡通,两市移动网络统一、社保异地转接等合作项目都值得期待。其中,城市轨道与快速路系统衔接程度、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衔接程度以及跨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都将达到100%。
优势产业抱团发展
马鞍山是重工业城市,基础原材料工业发达;芜湖是轻工业城市,加工工业发达。两市各有优势,又可实现互补。
规划中提出,芜马要与合肥、南京共同打造国家重要的民族工业创新发源地和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基地,泛长三角地区具有区域价值的钢铁工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地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芜马要协同发展以汽车、新材料、装备制造、临港工业为代表的制造业集群和以商务金融、港口物流、研发创新、旅游休闲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其中汽车、新材料、装备制造、临港工业结合芜马城市组群产业基础,鼓励两市形成在产业类别上的错位以及在技术引进和研发上的共享,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上的紧密协作;港口物流方面则可共同打造芜马组合港。
专家观点
谈影响
“双核”齐头并进
长期关注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安徽省社科院专家孔令刚告诉记者,此前皖江城市带发展规划中,就提出了合肥、芜湖要成为“双核”的概念。而在经过区划调整后,合肥的核聚能力日益显现出来,相比之下,芜湖的体量与发展空间都比较有限,只有在实施芜马城市组群发展后,“双核”的带头作用才能更加明显,才能齐头并进,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的两极。
“两个城市的经济体量、发展水平、城市距离条件都很适合同城化发展。”《决策》杂志副总编张道刚说。
谈关键
打破行政壁垒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刘志迎认为,芜马同城化是政府的一种设想,更主要的是一种跨区域的经济联系。同城化不单纯是政府的规划,更主要的是内在经济关系和城市市民的内在交往。
孔令刚认为,芜马城市组群的规划,绝不仅仅是芜湖马鞍山两个城市的发展,而是辐射一个组团。未来,在这两个中心城市旁边,还将有当涂、无为、和县这样一批大大小小的城市及中心镇,最终形成一种大小相间的层级体系城市格局。
张道刚表示,如果规划最终获得通过,实施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必须要打破行政壁垒,双方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同城化,不要让城际之间还有“断头路”。此外,要实现两地在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互通互认,促进同城化中人和其他要素的双向流动。
谈未来
共同跨江发展
专家表示,无论是芜湖还是马鞍山,现在都在积极谋划跨江发展,今后,按照城市组群来发展,跨江依然是发展的主要方向。
“现在芜湖也在建设跨江大桥,马鞍山也有跨江大桥,今后两市可以统筹考虑相互照应,围绕过江通道形成一个环线。”孔令刚表示。
此外,孔令刚建议,芜湖马鞍山要注意沿江岸线的开发利用。“现在两地都在积极开发长江岸线资源,芜湖有芜湖港,马鞍山也有自己的港口,可以统筹考虑打造芜马港口集团,统一开发黄金水道。”2013.3.27
返回马鞍山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