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其实就是没有模式     
    
中华博客联盟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返回首页

    
                中国模式其实就是没有模式

    吕宁思在自己的凤凰博客里,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中国成功秘诀:无招胜有招?大家不妨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一起来做些思考。

    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秘诀是什么?人们在探讨中国在近30多年取得的经济成就的经验的时候,都习惯把中国的成功归因于「中国模式」。

    那么中国模式到底是什么模式呢?所谓中国模式是一个粗泛的概念,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中国官方把它称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人们一般提起它总是把它跟<出口-投资驱动型经济>相提并论。也有学者把中国模式概括为<市场加强势政府>。不过,香港的一些经济学家最近发表评论,不赞成这些说法。他们提供的新解读是:中国模式其实就是没有模式,或者说是无招胜有招。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虽然曲折复杂,但有一点是明显的,这就是中国没有一个固定的发展模式。如果说有的话,这个模式就是务实的模式,其中容纳了世界各种经济模式中能够适用于中国的成分。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文鸿博士在80-90年代在北京跟中国经济智囊机构有过长时间的密切接触,对他们寻找发展模式的情况非常熟悉。陈文鸿在谈到他的这段经历时说:「我总的印象是,那时候中国没有自己的模式。中国的经济改革实际上是从陈云开始的,不是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提法也是陈云最早提出来的,也不是邓小平。在很长时间内,中国的智囊机构和决策者一直在寻找世界上一切拿到中国可以使用的模式来发展经济。」陈文鸿说,所谓双轨制也不是根据改革总设计师的构想实现的,而是当时迫不得己的选择。既使是现在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也不是中国自己的独创,而是博采众长的结果而已。陈文鸿博士说:「在过去五年间,中国市场经济的成功发展给中共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危机。我们看到胡锦涛上任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如果我们仔细看看这个理论的内容,我们就会再次发现,它也不是一个单一的模式。其中包含了美国模式的成分,香港模式的成分。中国也在试图学习欧盟在过去10年中采取的好的政策。科学发展观中有不少东西就是从欧盟学来的。」当然,陈文鸿也承认,科学发展观中有中国自己的内容,比如市场经济的框架,社会和谐发展等。但是就总体来说,中国决策者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从来都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参照模式。中国经济之所以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决策者在市场发展过程中随机做出应对的结果。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教授雷鼎鸣也基本同意中国没有一个固定发展模式的说法。

    雷鼎鸣说:<如果你问我中国政府是否有什么能让中国经济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模式或者规划的问题的话,我只能赞同陈文鸿教授的看法,没有一个模式,没有一定规划。改革是安徽小岗村的农民发起的。当然,中国政府中也有一些非常精明的领导人。>雷鼎鸣举例说,赵紫阳就没有受过经济学的专业教育,没有大学文凭。他只是一个自学成才的经济专家,而且是一个非常开明的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学大师<密尔顿·弗里曼>曾经给赵紫阳打分A加。其中的理由是中国在经济改革中没有照办某一种模式,而是博采众长。雷鼎鸣教授还指出,中国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增长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开放。一旦国门打开,中国就不得不不断地进行改革,以加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这是迫使决策者不断学习,不断改革的一个主要动力。那么,打开国门的伟大决策者是谁呢?当然就是邓小平啦,这是本人的总结。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号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   网站地图   本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