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幸福课堂文化的几点认识
马鞍山市珍珠园小学 徐萍
2014年9月,学校省级课题《小学构建幸福校园实践研究》立项,作为课题组成员,我在思考,一些外在的、形式主义的东西,是不能代替幸福本质的,作为幸福校园的核心,应该是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幸福。
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现实功利的驱动,教育逐渐演变为一种机械的技术训练和冷漠的道德灌输,课堂不再是师生之间愉快的“精神之旅”,而逐渐演变成了失去灵性和生趣、远离快乐与幸福的师生“共难”之所,课堂教学只注重用客观的外在标准要求学生,忽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感受,课堂教学被认为是学生追求幸福的手段,而不是作为学生追求幸福的过程。
笔者所倡导的幸福课堂是一种珠圆玉润,无拘无束,自由的课堂,追求的是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的是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时刻和同伴之间、教师之间进行着思想火花的碰撞。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近30年,一直坚守这种教育理想,致力追求安全与自由、民主与关怀、轻松与愉悦、趣味与美感、自主与挑战、合作与分享、满足与实现的幸福课堂,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结合教学案例,就如何培育幸福课堂文化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育幸福课堂文化的基础
案例1:多年前,我教《圆的认识》一课,在示范画圆时,我才发现圆规的螺丝松了,圆规两脚间距越来越大,这样画出来的圆当然不会圆,但我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讲下去:“同学们,刚才己看到老师画圆了,那谁能说说老师是怎样画圆的呢?”在短暂的沉默后,有个学生回答说:“老师,你刚才画的不能算圆。”被他这么一说,其他同学也议论开了。被学生当众指出错误,我的脸变得不自然了,只能暂停教学,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轻声说:“老师再画一个圆,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我拧紧了螺兹,重新画起来,但事己愿违,刚画了一小段弧线,圆规的针尖一打滑,针尖滑离了圆心,此时学生们哄堂大笑。我感觉自己的脸涨得通红,今天怎么回事,画个圆竟然出了两次丑,在学生面前有何颜面。我面对黑板静静地站立了半分钟,也思考了半分钟,真不知如何继续今天的教学。突然灵感一闪,我刚才出现的问题不正是画圆的两个关键点嘛!也是学生画圆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啊,我何不抓住这一契机进行我的教学呢?想到这,我变得坦然,立即转过身来,问道:“刚才老师画圆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在画圆时要注意什么?”由于经历了刚才的过程,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说出了其中的原因,从而,也就知道了画圆时要注意什么。学生们说完后,我提议:“老师再给你们画一个圆,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叫道:“好!”于是,我再次画圆,当我刚把圆画完,身后立即响起了掌声。
在这堂课上,教师并没有认为画圆失败丢了面子,而是倾听学生意见,一次又一次地重画。这样不但没有减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反倒使教师从昔日高高在上的“神坛”走了下来,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自然会发生变化。于是,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主动参与、大胆提问,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出来,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沃土。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育幸福课堂文化的基础。教师必须超越和抛弃狭隘的功利性目的,确立人格影响的主导地位,将人性作为教育的基础和重点,寓认知于情感的交流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教师、学生,没有所说的“师道尊严”,只有心心相印的朋友。在这种和谐、润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自然状态,收获的是返璞归真的常态教学。
二、有效的对话交流是培育幸福课堂文化的关键
数学课堂中的对话,承载着师生的共同成长,真正有效的“对话”,理应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精神上真正的回应与碰撞中,发生在双方认知世界的真正融合中。
案例2:我曾教《找规律》一棵,出了这样一道题:小明到商店里买木偶娃娃,有黄、紫、蓝颜色的三个木偶,花、灰颜色的两顶帽子,小明可以有多少选配方法?
教学时我让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学生操作后汇报:
生1:“先想帽子,花帽子分别可以配黄、紫、蓝三个木偶,有3种不同的搭配;而灰帽子同样可以有3种不同的搭配,所以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
生2:“先想木偶,黄色木偶分别可以配花、灰帽子,有2种不同的搭配;紫色和蓝色木偶同样有2种不同的搭配,所以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
师追问:“刚才两位同学用帽子配木偶,或者用木偶配帽子,都得到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两位同学在思考时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3:“他们是有规律的,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思考的。”师立即板书:有序。
师追问:“这样思考有什么好处?”
生4:“不重复,不遗漏。”
师追问:“是啊,除了这样想,你们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方法。
师追问:“对于3种不同的方法,这种符号表示法怎么样?”
生8:“用符号表示更简洁。”
师追问:“这3种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9:“这3种方法都是有序思考,有序搭配,这样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师追问:“如果在刚才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木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从上述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课堂对话作为教学的形式,不是以学生得到答案作为教学的终极目的,而是以发展学生思维为目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有效的课堂对话必须注意“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解决问题”、“数学思考”等目标的融合,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的身心和头脑都得到锻炼。”因此,幸福课堂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使所学知识得到扩展和延伸。
三、分层的评价方式是培育幸福课堂的催化剂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是培育幸福课堂的催化剂。
学生的基础和发展都存在差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学得好的学生可以采取竞争性评价,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不断完善。学有潜力的学生可以采取激励性评价,既说出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学有困难的学生本身自信心不足,所以,更适合采取表扬性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慢慢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运用分层的评价手段,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尊重,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使课堂充满润泽心灵的魅力。
氛围和谐、对话有效、评价分层,是培育幸福课堂文化的有效途径,是每一位教师追求。我们相信,只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真正关注学生发展,幸福课堂就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课堂是我们的孩子生命成长的一段重要经历,我们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生活呢?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直面和思考的问题。让课堂充盈幸福吧,这是教学的价值诉求,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