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管理、创新应用的探索与实践
杨礼泉
和县善厚镇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农村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第二个目标任务是重点支持“为农村薄弱学校每个班级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1]。随着教育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三通两平台”①
[2]工程的加速推进,我校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从2011年秋季起全面实施了“班班通”工程,很快完善了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套建设,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很好的硬件基础,在和县乃至全市率先实现教育初步现代化。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应用,积累了许多有益的建设管理经验和独具特色的创新应用成果,在全市起到了很好的引领效应,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先后有国家、省、市、县有关媒体进行了专访报道。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教育技术装备 创新应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浪潮的推进,我校因应形势,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步伐,大力推动教育技术应用的创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校本自主研发,开发了适合本校应用的信息技术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应用水平。本文谈一谈我校在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管理、创新应用方面的一点体会。
一、教育技术装备配备与建设 — 品质经济、高效适用
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与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没有硬件的配备与建设,教育信息化是一句空话。我校在装备的选择上,十分慎重,既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招投标,又把握主要配置的高标准;既要高质量,又要尽量经济;设备的选用既要可用还要能做到后续可以开发、升级。
(一)配备18个教室的多媒体系统
按照对主要配置参数的高标准、严要求,2011年6月完成了招标工作,最后中标的是:投影机
— 三洋350C,交互式电子白板 —IQBoard,视频展示台—
HS-5000系列(恒胜)。2011年8月全面完成多媒体教室系统设备的安装。
(二)建设校园网络监控系统
校园的每个主要场所、每个班级均配置监控探头,并开发、建设与无线网络的链接系统。2011年9月全面完成监控系统的设备安装、系统建设。
(三)配建教师办公电脑系统
教师均配备高配置的办公电脑(联想一体机—C225r),完善校园局域网系统,于2011年11月全面完成电脑配备和局域网系统建设。
(四)全面更换农远工程初期配备的教学用计算机,以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
(五)把握学校标准化建设契机,完善技术装备建设与更新
学校抓住标准化建设的时机,进一步更新和完善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使学校实验室、图书室、专用教室配备标准化、现代化,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教育技术装备创新应用的实践 — 自主创新、力求适用
教育技术装备配备与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应用。
(一)建网 — 打造教育教学管理与应用的平台
我校根据整体规划、量入为出、分期实施的原则,采取了先低后高,可重组,模块化的发展策略,全面提升教育技术装备的应用水平。
1.建立校园局域网,实现外网、内网、班级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办公电脑互联互通。
2.
校园网建设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校园网包括外网和内网两部分,我校外网即校园局域网(网址:www.hxshzx.com),主要功能是与外界进行互通,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我校内网即和县善厚中学内网办公平台,仅供学校内部使用。主要功能是在校园内,将每台电脑和数据库等互联成计算机组,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服务等功能。
(二)打造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我校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数字化校园要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为此,我校在内网上开辟了如下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1.资源下载与分配系统:通过该系统自动下载分配中央电教馆和省电教馆IP资源,供教师参考、学生学习。
2.超链接系统:链接《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中学学科网》等十余个教育资源网站,为师生查找教育教学资源提供方便。
3.数据图书馆系统:学校在线图书馆,供师生实现网上电子浏览;另外建设一套馆藏图书借阅系统,极大提高学校馆藏图书的借阅和使用效率,实现全电子化管理。
4.校本资源建设公共服务系统:即电子备课系统与资源分享系统。我校教师已全部实现网上电子备课,教师将制作好的电子教案、课件、文本、微视频、课堂实录视频等上传到系统内,自动形成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并可实现共享。
(三)打造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学校教育管理服务
为了使数字化校园网更好地为学校管理服务,在内网上开辟了如下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1.文件共享系统:通过校共享文件夹,可以轻松的与他人分享文件,也可以轻松的在另一台电脑中打开自己的共享文件。
2.文件收发系统:学校对上级文件的处理,通过该系统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自动形成工作档案。
3.学生成绩查询系统:学生的成绩发布在学校内网上,可以让学生本人、学生家长来进行单个成绩查询,也可让学校教师进行成绩批量查询。
4.晨午检系统:班主任将班级每天晨午(宿舍管理员每天晚上)检查信息在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服务器,校分管安全工作负责人在规定时间内查询上传的有关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5.考勤系统:IC卡刷卡机与学校内网联网,每周考勤结果即时公布在学校内网,供教师查看、核实。6.监控系统:主要是网络化实时视频监控和对监控内容进行数字录像和储存。它使管理人员在各自的电脑中能观察到所有重要地点的情况。校园监控系统不但为打造平安校园提供了技防手段,也成为学校管理财产、管理学生的有力工具。
7.
班级信息发布与管理系统:学校、各班主任、授课老师均可此平台上发布相应的信息,班级白板打开首页即自动显示公告信息。学校发布通知;班级布置任务、提出要求;授课老师布置作业、表扬与批评等均可轻松实现。
8、短信平台系统:通过此平台系统,班主任可以很方便地免费向任何一位学生家长快捷地发送短信,告知学生家长其子女的信息,学校也可向教师发送信息。
另外还有教学应用方面的若干系统(共约20个子系统),为学校教学应用与管理提供了极大方便和快捷。
为落实“三通”环节中最难的一环“人人通”,我校还在内网平台中自主开发了教师个人空间和学生个人空间,更方便和更有效地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服务,为探索和实践“人人通”的目标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三、教育技术创新应用的探索 — 与时俱进、追求卓越
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校园的今天,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主动适应数字化教育需求的教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我校在大力进行教育现代化硬件设施配套建设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实践。
(一)更新理念,提高认识,营造氛围
1. 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教学应该由面向学生传授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性、个体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2. 信息技术是解决信息时代教育问题的基本工具,也是非常有效、高效的工具。
3. 信息技术由原来作为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认识工具、感知对象。
(二)加强培训,优化队伍,提升水平
1.建立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发展的队伍
2.全面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3.以学校自培、教师自学为主,重点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资料查询、多媒体课件制作、办公软件的使用、电子白板、畅言软件的使用、电子备课的操作等内容的培训。
4.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我校在推进教育技术应用的同时,结合我校推进的文本教学,适时提出了“立足教材、文本①、课件三位一体,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构想,并申报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专项课题《构建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三位一体”②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正在付诸实践研究,自2013年10月正式实施以来,已开展校内专题研究公开课近60节,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形成的阶段性总结报告已获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合格。
(三)自主创新,与进俱进,提升理念
我校教育技术的应用、数学化校园的建设走的是自主创新之路(在软件开发方面几乎没花钱—这主要是学校的正确决策,更重要的是我校有一位精于钻研、善于创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好管理员,为我校的数学化建设顺利实施、快速推进、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保障)。我校教育技术应用的最大特色是经济适用、贴合实际、满足需要
—
自主研发。我校教育技术应用的出发点是:一切从需要出发,以满足需要为导向;一切从方便设计,以方便使用来着想。坚持做到:为学校管理服务;为教师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的落脚点:为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始终坚持的理念是:在实践中探索为
— 力争自主创新(理念先行,创新驱动);在探索中发展 —
力争与进俱进(需要决定行动,应用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提升 — 力争追求卓越(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四、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管理与应用的实践与收获
近两年来,我校在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与应用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1年12月9日,我校成功承办了以“立足教材、文本、课件三位一体,努力构建高效课堂”为主旨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县局主办);2012年12月26日,我校成功承办了
“2012年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开放日”活动,展示了7个学科15节精彩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县教育局主办);为切实做好校园网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2013年3月15日(3月22日),和县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首期(二期)培训会在我校举行。市、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电教馆负责人及县内50余所、市区6所中小学校长、信息管理员近120人分两次参加了培训会。我校校长和管理员作专题培训讲座。
2012年12月4日下午,马鞍山市教育局万亚平局长、徐良副局长、电教馆毛运方馆长、和县王竹梅副县长、教育局陈为根局长等一行来我校视导;2013年5月4日上午,市教育局局长王炳祥一行在副县长王竹梅、县教育局局长陈为根和善厚镇党委书记李永俊的陪同下来我校调研数字化校园建设。王炳祥同志要求我校进一步深化、完善和提升“三通二平台”建设与使用,力争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地位;要不断总结经验,引领全市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2014年3月18日下午,副市长吴桂林率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方文、市教育局长王炳祥、副局长汪昌斌、电教馆馆长毛远方一行在和县县委书记刘殊、县长戴瑞、副县长王竹梅、教育局长陈为根、总督学张久奋、善厚镇党委书记李永俊等的陪同下,来到善厚初中督查调研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2012年12月19日,我校被安徽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2013年5月5日马鞍山日报头版头条以“跃动‘智慧’心
追逐‘云’梦想”作了专题报道[3];之后安徽省教育网、马鞍山教育网、和县政府网、和县教育网等多家媒体进行转载。另外马鞍山电视台、和县电视台分别来我校进行专题采访报道;2014年12月11日《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安徽青年报》、安徽省教育门户网站等多家省级新闻媒体组成联合采访组、2014年12月18日《中国教育报》记者一行先后深入我校采访报道教育信息化工作。
从2012年到2014年,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在各级各类教学成果、教学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个,二等3个;省级一等奖4个、省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1个;市级一等奖45个、二等奖54个、三等奖32个;县级一等奖16个、二等奖24个,三等奖33个。
结束语:虽然在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管理与应用方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我们将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作指导、真正发挥教育技术优势、改变教学进程结构、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标,在研读教材与编写文本、制作课件、课堂教学三个环节力求做到“三位一体”,深入进行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教师提供一个功能完备的交互、协作、共享的办公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者观察、思考、比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为师生提供一个充满生机、活力、有效的互动课堂。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真正做到“让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一样”[4],共享高效优质教育,同享幸福快乐成长。
2014年12月25日
参考文献:[1]
财教[2011]590号文件,“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通知”[Z].
[2]刘延东.“把握机遇
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R],2012-9-5.
[3]
王雁、储东辉.马鞍山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DB/OL].,http://epaper2.wjol.net.cn/masrb/html/2013-05/05/node_1.htm.,2013-5-5.
[4]吴飞.让农村孩子也享受优质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9年第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