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目标引领  规范办学  有序推进  科学发展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目标引领  规范办学  有序推进  科学发展

——学校管理的四个方面思考

马鞍山市第一中学  胡良华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办学的核心目标。

把学校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是办学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一所学校的成立、建设、发展,是有一定的使命的,尤其是公立学校,它是国家(政府)为群众提供教育服务的,也承载着国家发展对公民素养的培养要求,更承载着家庭对孩子未来人生的期许以及孩子对未来的梦想。给孩子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的素养,就是学校办学的根本目标,也是学校前进的方向。

我国要成为现代化的国家,建设要现代化,管理要现代化,就必须要人现代化。现代化的人就要有现代化的素养,这个素养包括知识素养、学习能力素养、身心健康素养、与人沟通能力的素养、道德素养、职业(专业)素养、精神信念素养等。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形成学生素养的教育。所谓的素养,就是指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人人都有“素养”,只是,人们的“素养”有好有坏,学校教育要形成学生好的“素养”。这种素养的好坏在两次事故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美国世贸大厦遭袭,如此重大事故,那么复杂的情形之下,大厦里的人仍然能够井然有序的撤退,最大可能的减少了伤亡;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无缘无故地36条年轻的生命在新年到来之际随风而逝,令人扼腕。究其原因,在于两国人们的行为习惯、文明素养的不同。汶川地震,桑枣中学因为平日里训练而成的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保障了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

要实施和实现素质教育,首先要提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应试教育所追求的学科成绩,最多只能说明学生有没有知识素养,而不能说明学生有无综合的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素质。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学校不可能把每个孩子都送进北大,但是我们为什么要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要接受教育呢?这个问题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曾遇到过的。如何回答?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目的、学习的功能,定位在形成孩子的素养上,这个问题就好回答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完善人的心灵,而不仅仅是考上大学。我们反对毛坦厂中学、衡水中学的办学模式,并非眼红他们的“考试成绩”,而是他们获得“考试成绩”的手段是错误的,他们错误的手段异化了学生的心灵,使得学生在人格上有向“非人化”发展的倾向,甚至戕害了年轻的生命。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我校建成之初(1945年),就提出了“刚毅、正直、爱国、有为”的“一中精神”,在那个国家和民族多灾多难的时代,一中人且教且学,亲爱精诚,立志救国,形成了我们学校的精神内核。2005年,我校六十华诞,我们又提出了“不让一人掉队,人人获得发展”的办学理念,将学校定位在“公办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上,学校办学的目标是在形成学生基本的公民素养上。力求在面向全体学生,在基本素质教育上形成自己的特色,逐步引导全体一中人形成“求真、向善、尚美”的价值观。

其次,要把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学校的规章制度、硬件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形式中去,落实到学校一切工作、学习、生活的活动中去。学校里的人群不仅是师生、同学、同事,更是生活中的伙伴,在学校里追寻真理、探究真相,培养良善人格,创造充满情趣的生活,这也许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了。学校研究、开发、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着力培养学生探究真理(真相)、相互合作、增加沟通、自主组织学习等能力。学校修订了各种规章制度,严格课程管理,举办各种活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学校还成立了我市第一家爱心助学团体“爱心社”,全体师生都是会员,在爱心助学的过程中接受“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质教育。学校又成立师生志愿者队伍,做义工,助他人,自主管理,在互帮互助中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这些举措,学校得到了有益的发展。

二、规范办学,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核心保证。

所谓规范办学,不仅是指学校,也是指政府。今年我市官方公布的GDP总值1320亿元,而我市市级财政投入的教育经费为48655万元,因为没有见到三区三县的教育经费投入的数据,参照市级财政投入,估计为35亿元,远未达到教育经费占到GDP总额的4%(约58亿元)国家要求。这就违规行为,就不是在规范办学。学校这一层面无法解决的流生问题,政府部门也不曾依法追究学生监护人的责任,而一味要求学校去做学校无权做的事情,这也是不规范的办学行为。

从学校层面来说,就是要建立依法依规办学的理念,把所有的办学行为框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要框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范围内。比如学校不能在义务教育阶段收取家长的任何费用,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就成了学校办学中的红线,碰不得。

其次,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机制。最近,李希贵校长所在的北京十一中出台了《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办学章程》,其中有这样的话: “学校内部治理的良好生态,必须建立在多主体、全领域、各环节之中,也只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学校实行分权制治理结构。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委员会、党总支、学术委员会、学生会、教师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共同组成学校权力机构,分别决策相应事项。各治理主体互相制约,防止决策失误或某一方权力过度膨胀。”“学校坚持教代会讨论审定学校重大方针政策的民主决策机制。对关系到学校发展和教职工权益的重大问题,包括学校行动纲要、战略规划、人事聘任方案、工资分配制度、职称推荐方案、学术工作管理办法等,必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方能实施。投票结果必须当场公布。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改变教代会通过的方案。教代会审议采取无记名投票制度,除会议议程等有关程序性事项外,所有方案不得采取举手表决或鼓掌通过方式。”分权而治,依照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处理学校办学中的一切事务,而不是简单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也只是学校办学行为中的某一个主体,他也必须是在制度和程序的规范下尽好自己的职责。学校大小事务应当先有“规矩”后有“执行”,绝不可以临时起意,一个人说了算或少数人说了算。

我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完善了学校的会议制度,教代会、支委会、校长办公会、行政办公会、考核委员会、专业技术评审委员会等管理机构各司其职,各有规范,以《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为学校的核心制度,建立了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加强过程考核,日常检查,从而规范我校的各项办学行为。当然,在我们的办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少不够规范的行为,也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迟滞效应,也是我们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三、有序推进,是实现学校目标的核心路径。

毋庸置疑,纵向看,学校的发展是有阶段的;横向看,学校之间的发展阶段是各不相同的。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校情,近期发展的目标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个性化发展也就是我们的一条重要的办学原则。

回顾我校的发展历史,每个阶段都和当时的时代及所处的具体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处境”也各不相同,发展目标也不相同,发展的路径自然也不相同。建校初期,我校的办学目标是训练爱国青年为国家民族的解放出力。十七年教育阶段,我校从私立到公办,办学目标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培养建设人才,办过农艺班,办过农场,办过校办工厂。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我校高中阶段的教育也曾有改过“辉煌”。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学校因所处地区逐渐郊区化、边缘化,学校处于办学困难时期,办学水平下降比较厉害,校园里的氛围也不如人意。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学校变成了初级中学。

从完中变成初中,我们及时调整了办学目标。学校首先从整顿教职工的劳动纪律入手,进而狠抓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得教育教学秩序回到正常轨道,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学校开始狠抓教育科研,教研活动开始正常化、规范化。学校进而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规范办学行为,理顺管理机制,使得学校走上正轨。随着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学校的配套制度的建设和管理机制的规范,学校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

学校教学改革工作也需要逐步推进,切不可急躁冒进。新课程改革是国家层面大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每个学校都涉及其中。二十一世纪00年代中期及以后,各种办学经验、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学洋思,学杜郎口,学东庐,学各种理念,学各种教学模式,一时间让人眼花缭乱,繁华热闹得让人晕头转向,大家都在寻找出路,又缺乏创新能力,一窝蜂的去,又静悄悄的歇。教学改革是一条不断探寻教育教学规律、靠近规律的过程,必须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我校推进的“教学练测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是从规范考试着手进行的。考试,也就是教和学的质量检测,不能随意,必须规范。这个规范是从命卷、组织考试、阅卷、质量分析等角度入手的,核心思想是教什么练什么,教师应当研究学情,要以学定教。教学质量检测是沟通教和学的重要渠道。随着我校教学改革的推进,我们逐步把改革推向课堂教学,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探索与尝试。这一尝试也是逐步推进的,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一个观点,那就是学术问题要通过学术的途径来解决。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优质学校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办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握好时和势,分析学校中的人和事,确立好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近期目标,制订好学校发展规划,依照学校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逐步推动学校的发展。

四、科学发展,是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核心动力。

科学,探讨的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科学发展,就是依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开展工作。教育教学显然是有其特殊规律的,谁没有按照这个规律办事,谁就会吃苦头。当然,无论是谁,都不敢说自己已经掌握了办学的全部规律,有人提出民主教育,有人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人提出多元智慧理论,有人提出目标教育法,有人提出生活实践理论,等等。不一而足的理论只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窥见教育教学和办学规律的局部,我们永远都是在路上。而这条探索的道路是极其曲折和复杂的。

如何探寻教育教学和办学的规律呢?这就需要研究。现在,我市中小学基本上都成立了“教科室”,把教育科研工作从教导处分离出来(“教导处”变为了“教务处”),而市教育局则把“教研室”和“教科所”合并为“教科院”。这些机构的分和合充分体现了教育科研在推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确实,学校要发展,要实现其发展目标,就必须下大力气狠抓教育科研活动。我校本世纪初期即开始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首先是要求老师们必须认真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派遣老师外出学习,开阔眼界,把培训当做老师的福利来对待。接着规范校内师带徒、公开课、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等教科研工作,做好教科研工作的计划,做到规范有效。

教科研工作要时有创新,才能持续不断的开展下去。我校最早开展研究的是省级课题《中小学衔接教育研究》。通过这一课题研究,让老师们明白了学生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管理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近十年来,我们共承担和完成了5项省级课题8项市级课题,分别从学校管理、学科教学、德育特色等方面着手研究,破解我校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目前我校还在着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变我们的课程观念,打造我们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改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干群关系,努力把学校打造成全体一中人的学园、家园、乐园。

 办学,是一件无比复杂的系统工作,千头万绪。我们要把握住时代的潮流,国家的要求,立足于服务,以生为本,全力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规范办学,有序推进,科学发展,在追寻我们的教育梦的道路阔步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着!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