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每一所学校,育好每一个学生     
    
中华博客联盟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返回首页

    
                   办好每一所学校,育好每一个学生

          ——关于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此文为首届年会论文一等奖) 

马鞍山市第一中学   李启群

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刚刚履新一周后就提出了义务教育工作的新目标——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他表示,要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由此,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一话题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其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早已不是什么新的话题了,之所以今天又一次得到新任教育部长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民众的高度关注,是因为在此之前我们虽然已经认识到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这一问题的存在,并在理论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但却总是喊得多,做得少,致使这一问题在全国多数地方不但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近年来,与全国大多数地方相类似,我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问题上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进展不明显,如果与我们身边条件相类似的铜陵市相比,的确存在较大的差距。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其中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因为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是不可能有具体而实在的行动的。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以供各级领导参考。

一、统一认识,把握内涵,为实现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笔者平时在与本校和其他学校的部分领导、教师谈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问题时,大家似乎都有许多话要说,甚至有不少怨气要发,尤其是边远学校、薄弱学校,直至市区内非重点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但从大家的谈话中,笔者发现很多人都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实现区域内校际间的均衡发展,甚至是平均发展,这是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概念的片面理解,这种观点的存在将不利于我们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概念包括以下二个基本的概念:

第一,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给予公民或未来公民以同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与调整以及资源调配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果机会的相对均衡。其核心追求是:实现资源配置的相对均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促进了教育和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体现了教育公平以及社会公平状况;教育公平思想和形态对教育实践中资源调配等具体问题又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解释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理想,一种新的境界,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一种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其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乡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都要统筹规划,实现均衡发展;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特别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从上面两个概念的涵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方面的认识:

第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均衡”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因为绝对的均衡化就是平均主义,其既不存在,也不利于整个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就是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是要求每一所中小学校都成为同一个模式,处于同一个发展水平,其追求的目标是在实现区域间、区域内所有中小学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使整个义务教育达到一种动态的均衡状态。

第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要关注区域间或区域内每一所中小学的均衡发展,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校际间的均衡发展,而且更要关注在每一所学校内部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即关注每一个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学生间的均衡发展,或者说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两相比较,这后面一点更为重要,因为我们追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义务教育的需求,但现实情况是我们多数学校在强烈地要求实现校际间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却往往忽略了这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正视现实,科学定位,为实现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明方向

对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我们不难发现,我市目前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城区学校和农村(或城郊)学校之间、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部分学校内部也存在师资配置不均衡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就是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择班现象严重。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既有政府的责任,也有学校的责任。

笔者认为,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关键是要正视现实,从全面提高我市义务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出发,对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进行重新确定,为我市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从宏观角度出发,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而从微观角度来看,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办好每一所学校”就是在我市区域内实现所有中小学的均衡发展,这一目标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对现有教育政策的调整,为所有的学校提供相对均衡的办学条件,尤其是要通过大力扶持现有的薄弱学校,使我市义务教育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相对的均衡。实现这一目标的责任主体是教育主管部门;二是每一所学校要在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实现这一目标的主体是学校自身。

 “育好每一个学生”,就是要求学校内部要实现学生发展的均衡,一方面学校要认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德育、体育、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的进步与成长,另一方面要关心学校里的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包括学困生、后进生和特困生),力争让教育均衡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实现这一目标的主体是学校自身。

综上所述,要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目标在我市得以实现,我们必须既要重视区域内校际间的相对均衡发展,也要关注每一所学校内部每一个学生的均衡发展,这两者中前者为条件、后者为目标,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为,只有校际间的均衡发展得以实现,才能为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均衡的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同时,也只有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均衡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我们所追求的校际间的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精心谋划,分步实施,为实现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真抓实干

明确了实现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和责任主体,就为我们进一步采取措施去实现这一目标奠定了基础。

首先,我们应该根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并结合我市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制定出一个科学的规划和具体的路线图,并且进一步明确实施主体及各自的职责。

其次,认真执行规划,逐步实现目标。

从宏观角度来看,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成为实现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和推进器,并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在我市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制定相应的措施,采取实质性的行动。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一是优化资源配置。主要是指在师资、硬件建设、办学经费等方面真正向边远和薄弱学校倾斜,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边远和薄弱学校的优秀教师留在那里继续服务;二是激活用人机制。一方面尽快建立教育内部市场,统一管理各学校落聘教师,为基层学校解除实行全员聘用制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实现校际间教师的轮岗制度,让优秀教师在更大的范围内有序流动;三是改变招生方式。对于小学升初中:对公办学校继续严格实行就近入学制度,对民办学校应该进一步规范其招生行为,不允许其设立任何招生门槛,让公办和民办学校公平竞争。对于高中招生:应该将省示范高中的指标生名额真正分配给各个初中,不设分数线限制。四是改变评价方式。

第三,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对此项工作的大力支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舆论氛围,争取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教育局领导要下定决心,坚定不移地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工程进行下去,不能遇难而退,关键时刻顶不住压力。

第四,在努力实施校际间均衡发展的同时,督促各中小学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实现学生间的均衡发展,使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实现质的飞跃。

从微观角度来看,每一所中小学都应该积极配合教育主管部门的行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实现校内学生的均衡发展,主要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关心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重视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类课程。

第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尤其是要加倍关心学困生、后进生和特困生的发展,实现学生间的均衡发展。

总之,我市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已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虽然这一问题的解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是,今天,我们必须真正的行动起来,如果我们仍然对这一现状继续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任其自由发展下去,甚至在其中推波助澜,那么我们就会愧对全市人民,因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教育公平是整个社会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大的公平,全市人民正翘首以待。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号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   网站地图   本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