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管理水平 促进师生发展——浅谈学校管理科学化
(此文为首届年会论文二等奖)
马鞍山市第八中学
尹晓华
教育是学问,管理也是学问,两者都有自己的属性和规律,都是人文科学,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管理双赢,既符合管理学规律,也尊重学校教育其特殊化,这就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一些自己的拙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管理思想科学化
为了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首先教育管理思想要科学化。从传统的教育管理思想向现代教育管理思想转变,更新教育管理观念是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关键,这就是化管理为疏导。从管理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已经认识到必须树立的一些基本观念:
1.系统观念。管理者应始终从教育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出发设计教育管理模式,强化优化整体,树立整体“一盘棋”的思想。
2.人本理念。教育管理的一切管理方式方法都是要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根本,建立激励人们内在因素的动力机制和竞争机制,学校以师生发展为根本,打破“管”的思想,建立“疏”的理念,让管理成为师生发展的好的平台,管理始终要有“一切为了师生,为了师生一切,为了一切师生”的理念。
3.质量观念。树立教育质量全面管理的意识,建立人人管理、时时管理、一切因素管理的教育质量控制的责任系统。
4.开放观念。从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化,需要加强教育系统内部之间、学校内外之间、教育与社会各系统之间的横向联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调节下,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建设开放,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办学的管理模式。
二、管理方式科学化
任何管理的实施都要采取适当的形式。形式得法或失当,后果截然不同。
1.职责明确的高效分工。
现代科学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定下进行明确分工,又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理。学校整体规划是德智体美劳所构成的目标体系,这是分工的依据。具体分工时,我们要注意掌握以下几个原则:⑴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⑵择优使用,任人唯贤;⑶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依据上述原则,把全校各层干部和教师安置到适当的、最能发挥其才干的位置上。同时,打破论资排辈的旧习,把一批德才兼备、具有开拓精神和管理才能的青年教师,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我校就大胆任用青年教师从事行政工作,锻炼其能力,并且研究青年教师成长规律,使他们有德、有求、有能。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由于学校各项工作关系密切、互相牵连、彼此交错,因而分工不分家,彼此兼顾、协作、协调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我们八中每星期二的办公会,星期五的行政会就是学校决策会、部门协调会。
2.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通过建章立制,以法治校、依章办事,是保证实现目标管理的不可或缺的方式。学校针对不同对象,不同要求,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大力组织贯彻实施。对学生,除要求严格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外,各班级还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公约》等;对教工制定适当的奖励方案、提出高标准的师德要求;对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的职责范围和要求也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对各处室、各部门,也分别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汇总印订成册,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管理制度,发放至各个部门,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3.切实有效的督促检查。
督促,是为了促进管理实施的顺利进行;检查,则是根据反馈原理,对管理实施和结果加以检验,随时修正失误或弥补不足,以期达到预定的目的。在建立反馈系统方面,我校作如下几种安排:
⑴纵向的反馈系统。如每次考试后的总结分析会、家长评教议教制度、推门听课制度、开放周制度、青年教师赛课制度、中老年教师展示课制度等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会议和制度均属此类。
⑵直接的反馈系统。如召开小型的教工代表或学生代表会议,分别对学校行政、课任老师进行量化评议。
⑶定期的考核性反馈系统,如期中、期末考试后的分学科总结,努力做到量化、细化、科学化。
⑷征询性的反馈系统。如我校在科学发展观学习的第二个阶段后,向全体教职工征集意见,计征集22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归类分解到各个部门。落实整改到位,效果良好。
三、核心问题科学化
除了上述关于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外,还要注意核心问题。换句话,有哪些带有根本性东西或可能影响管理成败的因素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呢?
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的问题,它的根本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增强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决策者和管理者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做到不仅目中有“人”,更是心中有“人”,诚心诚意地依靠“人”来实现管理目标。
1.以人为本,强化队伍。
“校以生为本,教以师为本”,这是我们的根本目标。校长的管理使命就是要执行教育政策,达到教育目标,协调各方关系,发挥师生潜能,提升教育绩效。这些光靠校长一个人的能干还远远不够,还得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管理才能,带出一个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行政班子。因为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个好的行政班子,一个好的行政班子就能带出一群好教师,一群好教师就能培养出一批好学生。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班子内部矛盾重重,你我互不放心,怎么能办成事,办好事?因而,队伍建设是工作成败的关键。校长要有“人才资源就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要爱惜培养现有人才,充分挖掘本校教师潜力,从整体上提高本校教师队伍素质。同时还应对现有人才进行优化组合,均衡搭配,以求最佳效应,最大程度地让老师体会到:我身体很累,但心情很舒畅。
2.目标激励,化令为行。
用目标法激励员工工作,在工作中要遵循“整体管理、过程管理、层次管理”等原则,在整体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再进一步细化学校内部各科室组织的职责,力求达到学校管理的系统化。明确分工,明确职责,责任到部门,责任到具体的人。为此我校成立了一套完整系统的管理网络图。各科室直至每一个教职工都在围绕学校的整体目标制定各自的奋斗目标,这样将行政命令转化成自我实现的方向,内化为自我发展的目标,将目标管理的客观要求变成教职工个人的努力方向。目标管理是一种激励机制,要求各科室、各年级、各教研组、备课组学年初都提出具体明确的奋斗目标。在这个目标的激励下,各科室成员为实现这个目标而精诚团结,形成合力,努力奋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实现预期的目标。当然,目标的选择要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可及性,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目标。
3.和谐关系,提高效率。
良好的教育群体是搞好学校工作的保证。创设和谐的、宽松的学校工作环境,满足教职工精神上的需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是和谐的氛围要在领导班子中形成,在班子内发扬民主作风,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其次,在工作中,尊重、信任教职工,创造条件强化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满足教职工当家作主不断进取的精神需要,增强教职工主人翁的意识,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举办有关活动、采取某种举措都把相关的教师请进来,相互协商,共同解决。体现其价值,展示其风貌,教师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如我校植物名片的解读,植物名片的制作,植物文化墙的制作,班树、绿地的认养,校树、校花的认定以及校园的文化建设等等,都有很多老师很乐意地参与其中,让师生在校园中找到归属,在校园中实现自我管理,努力使学校成为教师乐意工作的精神家园;再次,领导还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体贴教师。同时还要大力改善教职工的办公条件与办公环境。在实施绩效工资背景下,学校无福利发放。我们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建设班级多媒体,更换办公桌椅,安装办公室空调,配备办公电脑等,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职工的物质需要。由于科学有效的管理,现已形成了融洽的干群关系,养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增强了全体师生的凝聚力。
4.科学实施,增强动力。
要科学地掌握、使用三种“动力”。机器运转需要动力,激发人的积极性也需要动力。动力原理告诉我们,完全忽视动力的作用是不明智的,滥用动力也是不科学的。因此在使用这三种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和物质动力时,要掌握好分寸。以物质动力为例,制定奖励方案要合理,执行奖励方案要坚决,其中所规定的奖励面和刺激量要适量而止。“人人有奖”、“多数有奖”或“奖赏失度”都只能削弱、丧失或起到截然相反的作用。
5.合理评价,共同发展。
古人云:“人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对于每位教师来说,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才能上的优势,学校工作是一个整体,只有发挥所有人的特长,并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学校工作才能有条不紊。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中,重视教师工作能力、效率和结果,给予教师正确、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满足教师的自尊心、荣誉感、成就感的需要。
评价教师,是提高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师的全面评价主要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评价。
评德,就是看教师平常在教育、教学中的事业心、责任感。
考能,主要是看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
考勤,即对教师工作勤奋状况的评价,包括教师的出勤情况和工作态度两个方面。
评绩,主要看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绩效如何,如所教班级的工作成绩,教改教研所取得的成绩。
以上四方面要相互结合,综合运用。如考勤要与其他三方面结合进行,这样可防止出勤不出力或体勤脑不勤的倾向。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很难用统一的模式来衡量、评价。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可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做法。一方面制定量化管理标准,如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高低分数差、达标率等;另一方面进行综合性评语式评价,如教师全面教育效果、教育思想、教育艺术及教学作风等。评价教师的工作,还可以根据对教师工作过程的考查、对教学效果的综合印象加以评述。最终与绩效工资的30%部分挂钩。
总之,学校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有其自身的独特规律,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冷静的思维,大胆的创新,不断努力探索,如此,方能切实做到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