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30日报道 美国《一周》周刊网站9月24日撰文分析为什么美国不能走出不断打仗的怪圈。文章提到两点,第一个问题,我们不会承认,我们在不断地打仗。第二个问题,我们无法想象,被美国轰炸是什么样子?美国人好战吗?为什么美国走不出战争的怪圈?
战争数量惊人
请举手示意:如果某个国家将导弹对准美国领土,你们中有多少人认为,这是针对美国的战争行为?
所有人?这正是我所想的。
下一个问题: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多少个国家和地区发动过空袭?
以我的计算,是13个(朝鲜、越南、柬埔寨、老挝、格林纳达、巴拿马、伊拉克、索马里、波黑、科索沃、阿富汗、利比亚,现在是叙利亚)。这是一个很长的名单,但也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估计,因为该名单只将伊拉克计入一次,而且该名单也未包括自9·11事件以来美国对其频繁发动无人机袭击的国家,如索马里、也门、巴基斯坦,也许还包括菲律宾。
因此,我们都会认同,在过去69年间,美国至少与(或在)13个国家和地区打过仗。
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能接近这么高的数字?苏联和俄罗斯也许是仅有的能接近这个数字的国家。在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一样)对一些国家进行过干预,并侵略了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后苏联时代,俄罗斯在境内与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南奥塞梯、德涅斯特河左岸地区、阿布哈兹、车臣、格鲁吉亚,现在是乌克兰)打过一系列小规模战争。
最终统计:苏联3个,俄罗斯6个。美国再次获胜。
贴上正义标签
我认为,对战争的道德推论不能简化为仅以数量来衡量。以道德标准来衡量,苏联镇压“布拉格之春”不能等同于第一次海湾战争,后者是在美国的领导下,多国同盟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作出的反应。同样,我们也不能仅仅以(军人和平民)的伤亡数量和类型来衡量一场冲突是否正义。例如,强调越南战争的巨大伤亡(5.8万名美国人死亡,88.2万名越南人死亡)至关重要,但强调冷战这个更大的道德语境也同样重要。
重点是,我们美国人总是听到有关“道德语境”的言论。
像罗伯特·卡根这样经验丰富且睿智的好战分子善于为我们所打的每一场战争贴上正义的标签,用一篇篇历史知识丰富的文章一遍遍告诉我们,为什么所有的好事——无疑包括世界秩序本身——都有赖于美国空袭、有时是入侵和占领世界上的一些国家。
这种对民众的宣讲起到了一种作用——事实上,连我们的总统都认为,他可以用这种方法给出摧毁“伊斯兰国”的充分理由,同时又否认这是一种战争行为。
我认为,美国已经听够了有关“道德语境”的言论,这些言论似乎总是寻求为我们使用武力(无论我们选择怎样称呼这种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我们所需要的是,少一点对于我们将别人炸成碎片的重要性的论述,多一点关于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一个国家拥有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进行致命打击的能力)会是怎样的论述。
不该自欺欺人
我在想,如果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有另外一个国家实力强大到可以对任何国家(包括我们)进行军事打击而又不承担任何后果,我们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不加以想象,我们就不可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是唯一拥有这种实力的国家。俄罗斯——与我们最接近的对手——也许正在乌克兰展示实力。但与后苏联时代俄罗斯的所有军事冒险一样,这一次也是在其邻国。与此相反,自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就没有与邻国打过仗,而是每隔几年就会在距离其领土数千英里的地方发动战争。至少在这个意义上,美国的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
我永远都不会为“伊斯兰国”及其嗜血的野心辩护。但如果我们希望了解,是什么驱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加入该组织,追寻一个似乎是自取灭亡的目标,也许我们应该从美国的军事霸主地位无人撼动,以及我们在世界各地的战场上随意使用这种绝对优势的事实入手。
每次我们向世界的另一端投放力量,我们都会激起新一轮非对称性反击,这种反击又会激起一轮力量投放,然后激起对这个全球霸主的更多抵抗(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如此循环往复。
如果这的确是捍卫我们国家利益所需要的,那么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但对于这种行为的性质,我们不应该自欺欺人。201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