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博客联盟网站  中华博客自己的网站    
               
欢迎您的光临        返回首页

                       
                     阿曼体会下现场(阿曼之一)

2007-05-27 18:13:00

   512号,作为领队带18冶的一部分施工工人赴阿曼。经上海、曼谷、马斯科特,最后到项目所在地苏哈。

      按照我原先的打算,是准备在现场待两三天,把外事上的一些事情交接完毕,即一个人住到首都马斯科特玩两三天就回国的,但到现场后,外方的项目经理坚决不同意我一个人住到马斯科特,一是怕我因为不懂穆斯林国家的一些禁忌惹点麻烦出来,二是这个国家最近对中国女人的防范特别严格,作为办理我签证的担保方,他们必须保证我的绝对安全(后来中国驻阿曼使馆的官员也对我说:这家企业能把我的签证办下来,真是很不简单。全世界只有中国女人在这里没干好事,所以现在中国女人一般是拒签的)。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在苏哈住下来直到离开阿曼的那一天,然后每天随现场的工作人员到工地,也算是体会了一回下现场了。与我们院设计和英文翻译人员相比,我下现场的机会和时间要比他们少得多。于是自己调整心态,变被动为主动,努力体会一把其中的乐趣。

     尘土飞扬的现场,右边一排活动房是管理人员办公室,其中一间是我们院的。

  阿曼项目是我们在国外的第一个总包工程,年产30万吨的型钢生产线,我们承担了设计设备供货和安装,部分土建由印度工人承担。所以现场是三国人种:阿曼、印度和中国。

  车间主体框架已经搭建,其它地方还是一片杂乱,集装箱的设备大部分还没有拆卸,钢筋混凝土随处堆放,车轮驶过,尘土飞扬,黑皮肤的印度人,白大褂的阿曼人,蓝色工作服的中国人在烈日下穿梭往来,嘿嘿,还有我,露着两只胖胳膊,打着把太阳伞,迎着或背着直勾勾的眼光,走来走去。管理设计人员的办公室是搭建的临时活动房,各方占一间,各司其职。

      我们现场人员的办公室,有点凌乱。我们办公室的状态经常是这样的。

我们所谓的下现场,就是每一个项目执行期间,与项目有关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留驻现场;如果是涉外项目,就会派驻翻译。管理人员和翻译一般是从开始顶到最后,一般三五个月,设计人员是根据施工的进度分批分专业派出。在现场还是很忙乱的,并且没有特殊原因不得中途离开回家或回院,要处理专业上的问题,修改图纸,与甲方或合作方交涉交接等等。         

  这是工人施工的场所,炎热、凌乱、危险。在五月份白天气温已经达45°的室外作业,其艰辛不是我们这些坐惯办公室的人能够忍受的。技术人员也会到这样的现场,不过一天之中的次数和时间是有限的,需要处理问题时才会到现场冒一下身影。每每从厂房经过,看见挥汗如雨的工人在烈日下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劳作,忍不住感慨一下:还是要努力学点有技术含量的知识,能够争取好一点的工作环境。不是说没有知识就一定会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也不是说有知识就一定不会到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但至少有了选择不去的可能。

         印度工人在吃早饭

      按照合同规定,我们院在现场的吃住都是由外方提供的,外方给我们租了一栋两层独门独院的私家别墅搂,楼上下97321储。其中4个房间是带独立卫生间的(阿曼法律规定一个男人可以娶4个老婆,我估摸这家就是基于这点考虑而如此设计建造的),装修舒适,厨具齐全,基本家电均有配置。给18冶工人租的别墅搂比我们的装修还高档些,工人私下说给他们住着都有些可惜。

      吃到了虾,偶喜笑颜开。吃饭的桌子够大,但许多人都端着碗看电视去了。

      我们在现场工作,每天中午去工厂不远处的一家餐厅吃工作餐,印度风味。饭前饮料,饭后甜点,米饭鸡排,咖喱肉汤,数量和质量都是足够的,就是味道千篇一律,三天一吃就倒胃口。餐厅里有免费的雀巢咖啡和印度红茶,这是我去了才发现的,现场有去了三个月的同志都不知道,大呼吃亏;我还发现饭后的甜点可以点冰激凌,项目经理高度赞扬我是老江湖。晚上我们回驻地,我们从国内聘的厨师已经把饭菜准备上桌了。这里只有一家超市,但品种很齐全,油盐酱醋都能买到,大米还是正宗的泰国香米。外方给我们每人每天相当于人民币40元的早餐和晚餐的补助,过几天我们即集体去买菜,集体搭伙还是很省钱的,每天每人几乎可以省下一半的伙食费。白天上班时间,空闲时间最热闹的就是讨论晚上买点啥菜,然后半真不假地要求吃点高档菜新鲜菜换口味。听说前期天气不热的时候,他们还会到海边抓螃蟹回来油炸。我估计,要是我在现场再呆一个礼拜,也会闹腾着忽悠大家包饺子了。

      技术人员在国外现场的补助一般比较高,像阿曼这个项目,达到65美元一天,另外外方提供的伙食费还可以节余一点。但现场的枯燥、艰苦、寂寞、漫长,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忍受的,如这个项目地处偏僻,气候恶劣,通信不便,上网艰难,日子很难熬的。但是世界上哪有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这样的好事捏?        

人与人如此不同(阿曼之二)

2007-05-30 17:45:14

 

      在我们院承接阿曼这个工程之前,我甚至从来没有意识到世界上有阿曼这样一个国家。

              
                 阿曼首都

      从曼谷转机马斯科特的时候,就开始满眼只见长长的白袍子和黑袍子。每个男人的头顶上,或是白色带花纹,被我们称作瓜皮帽的小帽子,要不就是螺旋状一层层裹着的头巾,一张黑不溜秋的脸,一眼望去分不清胡子眉毛。女人啥样呢?干脆就甭想看见,个个罩着长长的黑纱服,一块同样黑色的头巾或是把头整个蒙住,或是只留了一双一点都不妩媚的大眼睛。
      第一天去现场,班车来了,我拎了包准备上车,项目经理说:你怎么不穿衣服就去呢?我愕然,在院里上班的时候就是这打扮,咋叫“没穿衣服”呢?仔细一琢磨:项目经理在这儿数月,已经习惯了女人捂得严严实实,我露着两只胳膊在外,他已经看不习惯了。听说,我们一个男工程师在这儿,晚上穿着汗衫背心去超市,被当地警察局请去了一回,告诫他日后“公众场合多穿点”。

        这两人的模样,用儿子的话来表达:“不是一个丑字能形容的”

      阿曼的男男女女都长得比较丑,这是我对于阿曼人的第一印象。这个国家印度人和巴基斯坦移民比较多,并且大多在这儿从事体力劳动,衣着打扮跟当地人比起来,有点“衣衫褴褛”的意思,印巴本身也大多是黑色人种,在街上举目望去,没有一个帅男靓女,即没有赏心的,更没有悦目的。烈日炎炎下,眼前晃悠着黑不溜秋的有色人种,更觉得心烦神躁。

       带绿围巾的是空姐,比起其它国家来,衣服穿得比较严实。这个高挑的黑女人,是在阿曼几天看见的,为数不多的能看上一眼的漂亮妞。

       晚上街头的咖啡店门口,喝咖啡是件美事,但店内店外的环境都没有一点美感,乱糟糟,热烘烘,没有一点“小资”的意思。我本想进去感受一下阿曼咖啡的滋味的,晃着两只光胳膊进去,四周射过来的死鱼一样的眼光让我落荒而逃。         

      看见街头的橱窗挂着如此艳丽的衣服,但在阿曼几天我楞是没明白,女人都是啥时候穿这种衣服呢?我看见的所有阿曼女人,清一色的黑袍子黑面纱。她们在家的时候穿什么呢?

     有一天晚上看见两个穿着长袍的小男孩,倒是觉着有点可爱的样子。

         港口城市苏哈

      这群小孩就有点相当不好看了。这是一家的孩子。阿曼法律规定,一个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可以生15个孩子。教育医疗都是免费,但孩子的吃喝拉撒还是要很大投入的,并且女人大多数不工作,经济压力主要由男人承担,挣钱少就不能娶很多老婆,也不能养很多孩子。 

      阿曼是一个盛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天赐富足让他们习惯于享受,体力活基本都由印巴人承担了,阿曼人只干一点体面点,不吃苦的事情,凭着政府较好的福利,一般都可以维持一家数口的开销。

   当地清真寺一景,那个词是不是叫啥"顶膜礼拜"。                                      

      在阿曼第一次去逛超市的时候,老是听我们同事念叨着什么“one two three four”,一问,才知道他们是在数人家有几个老婆。在超市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景:一白袍男人率三四个黑衣女子,或鱼贯而进,或是绝尘而去,那场面真有点金庸小说里大侠出没的效果。总想,要是夜深人静我一个人走在街上,冷不丁看见几个黑衣女人,没准会给吓一跳。经常看见一家四五个大人孩子其乐融融地在买东西,我们同事奇怪:这一个男人怎么就能把三四个女人捏合得如此和谐?景涛同志真该找他们取点经,中国的和谐社会一定能实现。还有同事无限憧憬地遐想:唉,我要是有四个老婆,我心疼哪个好呢?晚上睡觉前是不是还要先抓阄啊?

一拖三,右边那个伸了一只胳膊出来的,是他们的孩子。               

    为了照到这张“一拖四”的照片,我数日抓着相机在超市N遍穷逛,冒着被警察警告的危险,总算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抓拍成功,太紧张了,手抖得照片模糊。 

      满眼是穿来走去的白袍子黑袍子,有一句话总是在我的脑中盘旋:这是一个我永远无法深入的世界,这是一群与我们如此不同的人类。

 

烈日曝晒下的风景(阿曼之四)

2007-06-02 12:05:00

  深夜11点半,推着行李走出阿曼机场,自动门刚开一条缝,就觉着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一种桑拿房般的湿热立刻笼罩了全身。天哪,那叫一个热,不是我们所说的高温能够形容的。

  阿曼数日,对于烈日炎炎似火烧,有了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瓦蓝瓦蓝的天,无遮无栏的太阳,肆无忌惮地烧烤着大地,烧得地面一片明晃晃。至到现在,翻看在阿曼的照片,第一回忆就是那种热。想起小时候常说的太阳的光芒照四方,敢情那,是麦芒,无数根麦芒扎在裸露的胳膊上,那是啥感觉?5月初,白天的温度已经到45°。我夏天一般是不习惯戴墨镜的,但在阿曼现场,出门不戴墨镜简直睁不开眼。现场的重庆工人说:这时候的温度已经超过了重庆夏天的最高温度。据说这里夏天一般都达50多度,不知道那是啥滋味。             

  不知名的一种花,路边常见。如果说寒梅傲雪是一种境界,一种植物能与骄阳抗衡,也是需要相当的勇气和能力的。

  因为外方不让我一个人住到首都,只好每天去工地,缩在现场的办公室吹空调,后来我想,其实顶着这样的烈日,白天我也是没有勇气出门的。每天上下班乘车,透过车窗看看外面,也算是看点风景了。

  中午工作餐的餐厅外面,一个鸟窝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里面有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鸟,不惧人来人往的吵闹。看来这个国家的和谐无处不在。

    从工厂到驻地,可以见到这样的荒漠,有时见到骆驼散步。我理解,这不是荒凉,而是没必要开发,银子够用了。             

  有一天乘车去首都中国驻阿曼使馆办事,途中见到一清真寺,司机说这是国内最大的清真寺,据说里面非常漂亮,但每天只对外开放两小时,我错过开放时间了

   在首都办完事,说服司机带我去看海,这里是阿曼湾,连接印度洋。衣着艳丽的几个小姑娘,是印度人。

   海滩上,几个巴基斯坦半大小伙子在烤鸡,邀请我尝了一片,很好吃。他们特奇怪我为什么要撑一把伞,我强烈佩服他们忍受烈日曝晒的能力。我就这么为了照几张相片拿开伞一会儿,晚上回驻地就觉着脸上火辣辣地疼 。                            

  从首都回到苏哈,我又忽悠司机带我到苏哈最漂亮的地方看一眼,这个地方果然尚可,白色的建筑是政府办公地,背靠大海。这个国家的建筑多用浅色调,常见纯白的外墙。

  因为白天的炎热和上班,只有傍晚才有勇气出门流窜一会儿。没能到苏哈这个城市什么风景点,但这个城市一幢幢居民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乎每户人家都是这样独门独院的小楼,二层或三层,风格相近,细节上各有特色。我们的驻地也是租的一户人家的楼房,据说这家人搬到更好的别墅去了。从我们驻地的大致装修和布局,可以看出当地人的住房宽敞舒服。我们的装修一般追求精致和协调,而他们的家里尽管多明管明线,吊扇窗机,但因为房间大多宽敞高大,整体上非常舒适,实用。                                                                                              

  住在这样的小楼里,有点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感觉了。我们同事跟我打趣:咋样,想办法嫁个阿曼人,也可以住到这样的小楼了。俺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咱决不做别人的四分之一!

         下一篇:记一次航班延误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号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   网站地图   本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