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27
22:57:17
22日与院建设部一项目经理飞重庆,就一涉外项目与一冶建公司交接,今早回,历时六天。
考虑到我们均为第一次到重庆,冶建公司极其善解人意地把本来应该一天完成的工作压缩为半天,然后派车派人排计划排行程,陪着我们转悠了我们想去的和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安排我们品尝了重庆最著名的饮食。美景美食,让我们重庆之行成为一次美差。
工作完毕,我们去的第一站是渣滓洞和白公馆,这是我特地提出要去的,接待方有些诧异:这年头还有人自觉地要求接受“红色教育”?其实不是我有多么的“革命”和“上进”,而是渣滓洞那些烈士的经历,《红岩》的故事,在我的童年留下了很深的记忆。我有兴趣去感受一下曾经发生的历史,有兴趣去感受一下另一种人的人生。
众所周知的渣滓洞,其实原先是地处深山的采矿工人的宿舍,后来国民党用来关押政治犯,特别重要的政治犯,比如杨虎城黄显声等,是关押在距离此处不远的“白公馆”的(白公馆曾经是一官员的私宅)。照片右下角墙壁上颜色发白的一块,是当年越狱的地方。
站在高处看到的牢房和牢房小院。
牢房只有两层,共18个房间,每个房间也就30平米左右,最多的时候关押过320名政治犯。下面放风的院子也不过百十来平米。看到这个院子,我的脑中闪现的是电影中华子良在院子中疯疯癫癫小跑的场景。
刑讯室
是《红岩》还是《列火中永生》中,敌人向革命者手指戳竹签,以及架老虎凳的镜头,我记忆相当深刻。因为我特别怕疼,我总是说:要是在战争年代,我一定是叛徒。一个人可以忍受这样的酷刑,是信仰的力量还是人性的毅力?
《红岩》中江姐的原型- 江竹筠
为了一种信仰,经受了炼狱般的折磨,奉献了如此年轻的生命,我确实有一种很敬仰的感觉,也可能是到了一定的年纪,经过一定的阅历对此才能够有所感悟。记得小学和中学,写过“革命烈士的事迹鼓舞我前进”之类的命题作文,现在想来,完全是有口无心的瞎写,那么小的年纪,是不可能从人生、人性和时代的角度去理解那一段历史和那一代人的。参观时不止一次地听到有人说: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我觉着,这句话现在改为:“五十年代中国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模式是烈士的鲜血换来的”也许会更贴切一些。不管哪个政党当政,不都得建设和发展么。
相信江姐的人生事迹曾经感染和影响过不止一代人,也可能是过去某个年代很多年轻人的偶像。但江姐的形象确实没有给我太深的记忆,她太英勇了,距离我太遥远了,不可想象。在我青春年少时,最着迷的,是“林道静”和“丁洁琼”。
监狱外墙上的国民党党员守则
原先的渣滓洞在解放前夕的扫荡中基本被烧毁了,现在的所有面貌设置,是根据当年越狱幸存的十几个人的回忆重建的,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当年的情景,包括当年墙上国民党的党员守则。仔细研究其内容,发现其所倡导的品质,积极的成分还是蛮多的,哪个共产党员能够做到这些,不闹个“感动中国”,也能评上个“五一劳动奖章”了。
从白公馆出来,去了磁器口,就是《红岩》中,华子良上街买菜的地方。地处江边码头的一条老街,从过去到现在,见证了从前的繁华和现在的喧嚣。没有屯溪老街那种浸透了徽文化的厚重感,没有阳朔西街的异域情调和民族风情,这条狭窄的青石老街,充斥着商业气息的烦杂和人群往来的纷纭。
离开磁器口的时候,文人的酸劲有些控制不住,用手机写下打油诗四句:
渣滓洞里缅先烈,白公馆旁想当年,
码头老街比现在,快乐休闲乐无边。
壮丽和精美的石窟艺术(重庆行之二)
2007-03-28 23:13:10
来重庆之前,对“大足石刻”完全没有概念,只是隐隐约约知道有这么个地方。接待方向我们介绍,这里是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旅游点,安排了一天的时间,陪我们去参观。
“大足”是重庆的一个区,这个名字取的是“丰衣足食”之意,这里石窟景点星罗棋布,有大小石窟100多处,故有“石刻之乡”的称呼。在风景点门口,看见几乎每个纪念品摊点都有手工雕刻的艺人,用一种产自贵州的青灰相间的石头雕刻各种题材的作品,并介绍说“贵州的石头大足的工艺”。
我们参观的,是宝顶山摩崖造像,距今有八百年历史,是宋代僧人赵智凤主持开凿的。在一座马蹄形的山弯之中,造像近万幅。这里的石刻以佛教为主要题材,并融合了中国的儒家伦理和道教的学说,以图文的形式表述经典故事,构图严谨,文字通俗,注重阐述哲理,涵盖社会思想,在当时具有极大的社会鉴戒作用。
大足石刻的代表作之一-卧佛(释迦牟尼涅槃图)局部,这是介绍大足石刻的首选作品
六道轮回图,表现佛教的生死轮回,十二因缘。
“圆觉道场”图中的次第问法
这是在一座山洞中修建的以佛教问法人物为题材的作品,也是大足石刻的代表作之一。这里的雕刻,布局完整,整体表现庄严肃穆,菩萨造像个性鲜明,十二位菩萨表情形态无一雷同,雕刻细腻逼真。更杰出的成就在于,这里精心设计的采光和排水特别科学,与现代工艺不相上下,充分展示了800多年前工匠的智慧。进入洞中,环顾四周,每一佛画面都给人精美绝伦的感觉,脑中跳出的,是“壮丽、精美、经典”这些词。
千手观音图
这也是国内绝无仅有的千手观音图。在88平米的面积上,雕刻有1007只手,每一只手上还有一只眼睛。是不是这样就能把这世界上的纷纷扰扰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听导游介绍,佛经上对于“观音”的解释,是“观见世间众生苦难之音而济之”,观音有千手千眼,智慧无量,法力无边,扶持众生,拯救苦难。唉,古人傻就傻在这个地方,啥苦难不得自己承受自己拯救啊?
地狱变相龛
石刻群中有很多表现一个主题的雕塑组,如表现地狱鬼魂,表现父母亲情以及颂扬孝道的雕塑群。宝顶大佛的地狱变相是我国石窟艺术中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艺术形象最生动的龛窟。在这里的地狱雕塑群中,佛教的地狱学说与中国的幽冥世界观融为一体,展示善恶殊报,诱之以富乐,威之以祸苦。阎王判决,判官验对,十八层地狱小鬼施刑,各种场景表现得栩栩如生。这是恶人下地狱后的处罚:下油锅,碾子轧,开肠破肚。如果下了地狱要受这种折磨,不如现在赶紧做点好事。在800年前的科学理念和社会认知的水平之下,这种内容应该是有相当的劝化力度和导向作用的。
儿行千里母担忧
这是表现父母养育恩情的一组雕塑中的一幅。家有小儿初长成,踌躇满志地要去闯荡世界去了。小儿得意样样,不屑一顾的神情,老爸身心渐老,不堪重负的躯体,老妈万般叮嘱,恋恋不舍得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民间艺术家真是“太有才”了。导游介绍说:这里的“父母恩重经变图”和“大方便报恩经变图”石刻群,已经被列为国家“青少年教育基地”之一。
短短的文字是无法表现大足石刻精美绝伦的集大成之作的,哪怕是皮毛都不是我的浅显的文字能够表达的。这是一个值得流连忘返,品味艺术的地方。离开大足石刻的时候,又有点泛酸,在手机上作打油诗六句:
大足之乡看雕塑 千年文化品艺术
摩崖佛教相融合 壮丽精美尽入目
九世轮回世事悠 但留石窟只沉默
美景
美女
美食(重庆行之三)
2007-03-29
17:33:12
飞机抵达重庆上空的时候,就发现重庆的夜景很美。艳丽的霓虹灯点缀着鳞比节次的高楼,辉映着两江汇合处的江水,五彩缤纷的夜幕下,江水如蓝宝石般熠熠闪亮。在重庆的第二天晚上,我们去南山观夜景,在一个叫做“一棵树”的地方,建有专门的观景楼。
两江汇合处的夜景和朝天门码头,都是展现山城夜色的经典场景
夜色阑珊,应该是重庆最具魅力的城市面貌了。白天穿行在重庆的大街小巷,目之所及,是高低起伏的道路,川流拥挤的车辆,千篇一律的挤挤挨挨的楼房,还有雾气蒙蒙混浊不堪的天空。注意到很多民居没有如我们一样的坐北朝南,有些奇怪:没有朝南的房间,冬天没有太阳照进房间,这样多难受啊!结果被告知:重庆这个地方一年到头就是雾蒙蒙灰沉沉,一年见不到几个太阳日,也就无所谓晒不晒太阳了。严重同情重庆人。
淹没在高楼之下的解放碑
解放碑曾经是重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遮挡之下,昔日的高大和辉煌不再。
“解放碑下打望美女”,据说是重庆的一个特色。都说四川出美女,于是很留心来来往往的各等年纪的女孩。记不得在那篇文章看到,说重庆街头,“三步一个张柏芝,五步一个林青霞”,我观察后的结论是:说这句话的人,要不就是不着边际的夸张,要不就是生在穷乡僻壤头一次进城。仔细观察,重庆的女孩子,确实有不少肤色白嫩水灵,身材小巧,面目清秀,但与苏杭美女比较,在丰腴和艳丽上略显逊色。也注意了一下我这个年纪的女人,鲜见漂亮或气质出众的。女人的容貌确实经不起岁月的侵蚀。于是心理上又平衡了一回。
重庆饮食的特点,“地球人都知道”。我以前是不吃辣的。记得在南京上学时,在街头馄炖摊,经常有小伙计问:“阿要辣油啊?”然后看见长得文文静静的女孩,狠狠地挖上一勺辣油,面色平静地吃香喝辣。而一旁的我,仅仅因为一点点辣味,已经被呛得稀里哈啦地咽不进吐不出了。
在安徽十几年,我的味蕾已经完全适应了麻辣,在北京出差,还特别喜欢去渝信川菜吃水煮鱼。就像到了昆明才知道正宗的米线滋味一样,到了重庆,也感受了一回铺天盖地荡气回肠的原产地麻辣。那一股浓墨重彩般的麻辣,用一个字形容:爽,用两个字形容:很爽。
桃花丛中火锅宴。麻辣的豪爽中尽显浪漫的温情。
重庆的小吃也以品种多样滋味特别而著称,闹市区有小吃一条街,磁器口老街上的小吃品种也很多。当时我顾忌自己“上级来人”的形象,未能放开胃口大肆咀嚼一回。遗憾了。
2007-03-29
18:45:19
选择离开重庆的交通工具的时候,接待方热情地帮我们联络了几班可以顺便游三峡的游船。游船顺流而下至宜昌,沿途的丰都,白帝城、小三峡等景点都留足足够的时间上岸游玩,过三峡的时间亦安排在白天,还有导游解说。对我是极具诱惑力的,可是算算时间,这样一个游程要三天三夜的时间,并且还只是到宜昌下船,我实在是没有时间,公务缠身,工作十七年练就的对于革命工作的良心,让我不敢冒险完成这样一个机会难逢的游玩。好在后来寻到了一班到宜昌的客船,两夜一天,然后可以接上火车很快回院。这种客船景点不停,但是能够大概领略一下三峡的风景。可以将就着看看,也算是一点弥补了。
这样的《人在旅途》
距离上一次乘客船,好像快十年了,对于客船,已经没有啥记忆和精神准备了。一上船,扑面而来的怪味差点熏翻我。除了一等舱(当然我等是不够乘坐资格的),其余各等舱布局拥挤,果壳废纸满地,厕所污浊不堪,捏着鼻子进去,眼睛又被熏迷。散客是没有座位的,三五成群的坐在地上,脱了鞋子晾大脚。晚上走道里楼梯口到处是躺在报纸上的人,还有不少男女相拥而眠(中国版的浪漫?)。孩子哭大人骂,各地方言大声喧哗。还很搞笑的是,要上顶层的甲板,还得另付30银子。与之申辩,被回敬了一句很有文化含量的话:“你可以保留申述权”。
长江边的一个小码头
三峡大坝的蓄水已经到了156米,距离最终的蓄水位只有20厘米了。看到江边一座居民已经迁移的县城,空荡荡的楼群在暮色中显得有些凄凉。远眺空城,有些无聊地设想:如果夜深一个人独自走在这空寂无声的城里,是不是感觉特神秘,或者是恐怖?或者遭遇一段“空城遗梦”?
有一个白天的时间在船上,勉强看了瞿塘峡和西陵峡的风景。水位的上升,淹没了很多古迹,一些以险峻著称的景色也不再风采迷人了。闲暇时间,向同行的项目经理详细请教了水力风力核电发电的基本原理,也算是一大收获了。
尚未进入山峡景区的一段,两岸景色有点单调,上船前没来得及买些书报,停靠的码头也未见只言片字,于是感觉空虚无聊。看看周围人群,无非是睡觉、吹牛和打牌,少有捧书阅读的。经常感慨国人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客很多人家,家中有藏书的还真不多,即使在我们院这样算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很多人家的书橱中摆放的是孩子的小学教科书和自己的大学教科书。
没有可供阅读的东西,对我而言,这样的空闲就不是休闲而是无聊了。一杯啤酒伴着鸭爪下肚,还是百般空虚,于是开始憋字,整出顺口溜若干。不计版权,倒贴稿酬,用短消息向外发送。
之一 重庆游记
渣滓洞口再忆苦思源
磁器老街想从前今天
南山顶上看灯火通明
火锅店里嗅麻辣醉晕
朝天门下睨肤白腰细
大足石刻观千古珍奇
长江三峡游碧水沟壑
出差路途话逍遥闲情
之二 长江逍遥
静坐甲板看一江春水
依靠栏杆迎一缕微风
端举酒杯品一股清香
抛却念想享一时悠闲
之三 无聊赋
一日两睡三餐四处晃悠 酒伴八荤七素溜进肚中
万般牵挂百思无奈独品
凭借天罗地网细说缘由
之四 无题(注)
巴山无雨妩媚有情 红尘留爱 何惧风月
(注)这是在收到一朋友的短信后,篡改其内容诌出来的。原文为:巴山无雨,妩媚关情,红尘有爱不关风月。俺篡改后的文字有些张狂了。
下一篇: 又休闲了一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