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访学归来话感受
马鞍山十二中 王友明
12月16日——18日,雨山区教育局组织我们去上海访学,我们一行先后参观了黄浦区教育学院、黄浦第一中心小学、卢湾中学、黄教附校等学校,感叹上海高水平的经济社会发展,上海的教育也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感受到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巨大差异。访学归来,结合我们的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第一、加大投入,办有品质的教育。上海的教育投入一直受到全国同行的羡慕,无论是硬件建设、公用经费、生均经费,其他地区都无法企及,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上海教育人也充分利用了这一优越条件,把学校做得非常精致华美,无论是校园设计、建筑装修、室内布置,都可以说是“精装修”。有一个比喻,说上海的教育就像家庭里的精装修,高端大气上档次,体现着经济文化的优势;相比较而言我们一般学校只能算是“简装修”,洁具肯定有,但不能购买名牌,地板也要铺但买不起高档实木,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连厕所洁具都是世界名牌“TOTO”;而我们一些较偏远的学校,恐怕连简装修都算不上,只能算“毛坯房”,这就是中国的国情,这就是中国的教育现状。马鞍山教育应该说也具有较好的条件,马鞍山教育人也完全有能力办优质的教育,但毋庸讳言,马鞍山教育的投入目前仍停留在还欠账阶段,还没有进入提升教育品质阶段,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教职工福利待遇,都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加大投入,提升教育品质,办优质教育。
第二、用心办学,办有文化的学校。学校文化建设是我们学校一直追求的,但与上海兄弟学校相比差距甚远,这里有经济的原因,有历史积淀的因素,也有我们自身努力的原因,我们没有用心去经营。看看上海的学校,他们都在努力打造学校文化,增强软实力,理念的提升、氛围的营造、标牌的设计,从各方面都能感受到他们是在用心办教育。听听校长们的介绍,更是充满智慧、富有激情、饱含文化的韵味。我校近几年也在努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从硬件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学校制定了总体实施方案,有序推进,但力度不够,成果也不彰显,需要进一步强化意识、营造氛围、加大力度,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改革用人机制,办有活力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总体上说,人浮于事,需要的人进不来,不能干的人出不去,有的事无人做,有的事做不好,归根结底是人事制度过于死板,不能有效激发教职工工作热情。调到某一个学校或者职称评过了,只要不犯什么大的错误,工作好坏成绩大小,基本上无关紧要,而学校和校长基本上无能为力。这就需要改革用人机制,激活用人机制,目前局管校用不失为一种有效办法。教育局成立统一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教职工的人事关系与学校脱钩,学校只负责聘用,根据学校需要聘用,需要多少聘用多少,需要什么样的人聘用什么样的人,这样实际上加大了校长们的用人权。设计好富余人员的出路,多渠道安置未被学校聘用的人员,可以分流到需要的中小学,可以借调到机关事业单位,也可以充分利用政策,满三十年教龄在自愿前提下提前离岗。用人制度不变,学校很难办得有活力。
第四、加强绩效考核,办有尊严的教育。重视教育,大家都在说,而实际上马鞍山近几年,教师待遇落后了,教师尊严降低了,教职工实际收入与机关公务员差距拉大了,与同等人员相比每年要少3到5万元的收入,这也严重影响教职工积极性。没待遇,没尊严,自然没有积极性。绩效考核的初衷是要拉大差距,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而且大不一样,这方面还要继续加大政策倾斜,向一线倾斜,向贡献大成绩突出的人倾斜。加大投入,做大蛋糕,校级领导绩效考核奖励部分由教育局承担,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奖励部分教育局给政策、经费由学校承担。政府应该多出政策,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比如年终奖,马鞍山地区机关公务员,一般每年多则5万,少的也有2、3万,据了解市属部门事业单位都比照公务员予以兑现,为什么教育系统就不能享受?午餐补贴,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已兑现四年了,雨山区直机关也都全面落实,唯独学校没有着落,这些必然影响教职工工作积极性。需要说明的是,这不仅仅是一点钱的问题,是教师尊严问题。上海的同行们,常常提到教师职业尊严,充分尊重和保障教师的职业尊严,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上海的教育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很多,需要我们结合校情加以梳理、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