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师德内涵,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师德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准确把握师德内涵,对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师德的特点
1.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师德标准具有复杂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的社会竞争机制被引入各行各业,固守清贫、甘当“蜡烛”的传统师德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师德价值标准日益复杂化。
2.师德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作为全体教师都要遵守的道德准则,而且是道德底线,
在平凡的职业当中,除了广大能够恪守一般职业道德的普通教师,学校还拥有能够无私奉献的师德模范,因此教师的道德水平具有层次性。此外,受当前历史、社会条件的限制,师德建设的任务艰巨而复杂,师德又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
(二)、新时期师德的内涵
师德是教师和其他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依法执教、严谨治学、精心施教,则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内涵。必须看到,社会的道德规范与利益动力机制密不可分。我们在大力提倡“无私奉献”的道德的同时,要承认师德内涵的物质性和现实性。
教师践行师德的过程,就是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积极的职业态度,以称职的职业能力来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神圣职责的过程。
(三)、师德建设的有效措施
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从师德的价值层面、制度层面和行为层面采取有力的措施。遵守权、责、义、利相结合的价值准则是师德建设的有效前提。教师群体虽然不乏先进个人,但大多数教师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进行师德建设,必须要重视教师作为普通的“人”的基本需求,承认教师利益的合理性。
当前信息社会知识老化、更新速度的加快,使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工作强度日益增大。在进行师德建设时要正确地对待教师的利益和要求,把教师的义务与权利、责任与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精神上予以肯定,在物质上予以承认。
建立公正、完善的教师制度是师德建设的突破口。制度比榜样更具强制力和影响力,创建平等公正的制度,用制度的力量来保障教师道德的普遍实践,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基本保证。
在进行教师制度建设时,追求制度制定时的公平,追求制度制定过程的科学性,体现对教师的尊严、价值、权利和利益的尊重,体现学校管理制度的人文关怀,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潜能。
通过明确的、务实的师德规范和只有可操作性的师德评价、监督和约束机制,把教师感性的职业良心转变为理性的、自觉的职业道德意识,这是师德建设得以成功的外在条件。
此外,师德建设还需要先进性与普遍性相结合,即一方面要大力提倡和弘扬大公无私的崇高师德,树立超越自我的模范典型: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师德建设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师德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用师德标兵的高尚情操来激励广大普通教师,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
雨山实验学校 查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