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分层阅读教学策略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指导对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意义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完成必要的教学过程,以达到相应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成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必须运用到相应的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策略,以实现教学的真正意义。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读者和作者双向交流的过程,也是读者通过文字走近作者心灵的复杂心理过程。”他所主张的阅读教学方法主要有“鉴赏、想象、语感、涵咏、揣摩、评价、咏诵”。美国语言学家、阅读教育理论研究者斯蒂芬·克拉生研究认为:“让孩子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的最好办法,就是阅读。”我们研究的主要背景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的纸质媒介的阅读教学。
返回孙旺语文教育工作室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认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对语文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我们还应思考:《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样的要求能实现吗?学生目前的阅读状况如何?中学生们是否会利用这个机遇来扩展自己的视野?他们的想法是什么?父母师长会支持他们吗?
(三)我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简要分析如下:
通过对初中生阅读普遍现状的走访、调查和分析,我们明显发现:初中学生语文学科阅读的纸质媒介(书籍)最主要的就是教科书和教辅书,教辅书的阅读量甚至还远远超过教科书的阅读量。根据抽样调查数据和更多的观察与访谈、分析,初中学生课外读书看报、读经典名著名篇的数量少而又少,质量更是令人堪忧。
(四)语文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做才更有实际成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学与研究的重点课题。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比较缺乏优化教学策略的意识,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中的老问题(如机械重复的阅读训练、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片面追求升学率等)和新问题(如教学中的浅阅读、没有科学策略的泛阅读等),都严重影响了初中学生语文阅读的数量和质量。
基于上述表述,我们提出了“初中语文分层阅读教学策略实践研究”的研究申请。2014年11月,经安徽省教科院规划办审核、批准,课题正式立项。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
初中生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阅读,最主要的是根据对教科书(纸质媒介或者说书籍)的阅读来训练阅读能力。“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个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硬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二)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
心理学界在认知研究中也频频提到策略。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学习着用以调节自己内部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其功能在于“调节和控制概念和规则的使用。”布鲁纳在研究概念获得的策略时认为:“策略是指学生为达到某种目的,在习得、保持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决策的方式。”我国心理学者张庆林等人认为:“认知策略不是着眼于具体的知识内容,它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依赖于内容,而是能一般地适用于一切种类的信息。因此,策略就是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心理学界更多强调的是策略的技能特性和框架特点,是一种能够普遍用于具体操作情境的技能和规划。
邵瑞珍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对“教学策略”进行的定义是:“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相对系统的行为。”这里,也突出了教学策略的目标性特征和教学策略的一般性框架特征。
较早研究课堂教学策略的美国学者埃金等人认为,教学策略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埃金对教学策略的界定注重于教学目标的意识和具体方法的灵活运用。埃金的《课堂教学策略》一书对各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具体操作程序作了详细的恩介绍,体现出教学策略的选择性和方法性特点。
综合上述研究,我们认为: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和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在动态的教学活动过程维度上,它指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筹划的教学方式方法与灵活处理的过程,其明显特征是:(1)对教学目标的清晰意识和努力意向;(2)具有对有效作用教学实践的一般方法的设想;(3)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具体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和创造。
三、概念的界定
(一)关键词的界定
1.“初中语文”:本课题研究是针对义务教育的初中学段,即初中学段的7~9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做相关案例研究。这一研究,以语文课堂(课内)阅读教学指导和训练为主体,以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和训练为重要迁移和拓展。
2.关于“阅读教学”:
(1)“阅读”: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2)“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指在学校这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读者借助纸质媒介或电子音像媒介获取信息,进而获得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语文学科“教”与“学”的活动。它必须有相应的阅读教材或自选阅读素材,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领会并能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
3.“阅读教学策略”:为实现初中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核心价值而制定并付诸阅读教学过程实施的具体方案。它包括明晰阅读教学课程价值,明确阅读教学课程目标,适宜选择阅读教学课程内容,合理组织阅读教学过程,优化阅读训练指导方法,制定教师和学生所遵守的阅读教学行动程序。我们主要研究:针对不同学段的部分教学内容,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实施阅读方法的分层指导,并观察分析教学策略运用的实际成效。
4.“分层阅读”:依托语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内容与相应教学策略运用”的分层研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根据初中学生阅读认知的发展规律,将初中三个学年分为三个阶段,实施有不同侧重点的阅读教学策略的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5.“实践研究”:本课题是典型案例研究。它是指:初中学生在课堂这个特定教学时空进行阅读训练,教师精选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并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学生在语文课堂内训练阅读方法,并最终习得阅读好方法而取得相应的学习成效。
(二)研究的重点
以《义务教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的部分内容为纲,以人教社主编和部编人教社的初中语文教科书的选文为课内教学的主要资源,以课内阅读教学为主体(主阵地),开展典型案例实践研究。课内教读与自读紧密结合,拓宽阅读视野地选择时文、名篇、经典作品进行课内课外阅读的选读、联读、荐读、评读等,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根据初中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课程内容和能力要求,相对应地运用阅读指导策略进行实践研究,探索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不同学段要达到的能力水平的途径,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实际成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针对一定范围内的课程微观目标,按初中三个学段分层次研究,精选课程教学内容的几个点,通过典型课例的实践研究,对应地验证四个教学策略运用的可行性。
2.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相对应地研究教学策略运用的分层实施的教学成效,并尝试
“评价指标”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课题研究方法回顾
1.教学行动研究法:在实践研究中,以三校(第十二中学、二中实验学校、新市初中)为主要研究伙伴,开展常态课的实践研究、集体备课与同课异构、互惠教研、校际间或区际间教学交流、优质课(论文)评选、教科研能力提升培训等教育科研与教研活动,总结出初中语文分层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经验。
我们既依托市级、区级初中语文教学研讨活动的契机,开展典型课例的实践研究,也跨越行政区域,借助国培计划、全国学术会议等吸纳志同道合的语文教师参与研究,开展省级、国家级教学实践研究;鼓励参与研究的老师们积极参加阅读教学竞赛活动和晒课评比、微课评比及论文评比等教学研究活动。
2.典型案例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结合所开展的典型案例研究的实际教学活动,共同研究、反思,都是以具体而又有特色的案例形式呈现;最后汇总这些课题研究案例,以案例集的成果形式汇聚成册。
我们在初始设计的课例研究基础上,精选典型案例做多次研究实践和对比分析,着力于课例中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相对应的实践研究,力求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初中语文分层阅读的教学策略运用再实践中的可行性。
3.课堂教学观察分析法:运用课堂观察分析法,主要是观察课堂教学内容与相应教学策略运用期间,学生学习的进展和成效的简要分析,以提供实践研究的可行性验证。
(二)课题研究基本思路回顾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组建课题研究核心组,并明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责任分工”——“筛选课题研究的典型课例、教学内容与相对应的阅读教学指导策略”——“总结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
1.组建三所学校语文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研究团队,明确研究的方向,划定课例研究范围,确定研究内容,落实研究分工。
2.调查研讨,确定研究的侧重点和辅助研究措施:
(1)研究内容的层次(学段)侧重点:
七年级——泛读,积累。阅读积累策略的研究。
八年级——精读,理解。问题导学策略的研究。
九年级——欣赏,评价。阅读能力专项训练策略的研究(对应中考)。
其中,语言活动一以贯之,探索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成效的有效途径。
(2)研究的活动拓展:读书沙龙(或读书报告会),读书征文评比活动等。
(3)研究的阵地建设:小班化教学实验的教学展示与案例分析,班级、校级读书活动展评,校报、校园网站专栏建设等,编印出版教师或学生阅读实践与研究成果的文集。
(4)研究的相应评价指标:尝试研究分层阅读的基本教学策略优化与相应的评价指标。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二)课题研究步骤、人员分工(略)
1.我们的课题时间研究分为三各学年度完成。(表二)
(表二)
研究阶段 |
研究时间 |
研究内容 |
成果形式 |
负责人 |
第一阶段 |
2014年4月至
2014年12月 |
调查分析、课题申报、课题论证阶段。 |
课题申报表,课题开题论证报告,理论专著,等等。 |
孙
旺 |
第二阶段
|
2015年1月
至
2017年7月 |
教师培训,课题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总结;课题研究过程的资料整理、分析、提炼阶段。 |
中期总结报告,名著推介活动研究成果、分层阅读策略研究典型案例集(文字)、典型课例实录光盘、实践研究论文集,分层阅读策略相应评价实验框架的构建等。 |
吴银乐
孔艳平
李家全
王胜强 |
第三阶段
|
2017年8月
至
2017年11月 |
课题结题准备阶段,课题研究的结题鉴定。 |
课题结题报告,研究实证材料,论文发表或获奖,研究分析报告等。 |
孙
旺
王友明 |
2.实践研究中,有“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分层
(1)“课堂阅读分层”研究(表三)
(表三)
侧重点 |
学段目标 |
典 型 课 例 研 究 选 择 |
教学策略 |
负责人 |
七年级:
阅 读
“积累” |
较丰富的语言素材积累与运用;古今美文积累;阅读方法积累。 |
《散步》《看云是天气》《木兰诗》,《走一步,再走一步》等 |
整理积累与诵读积累阅读策略;
关键词句阅读策略。 |
吴银乐
张冷眉
孙
旺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猫》《驿路梨花》等 |
八年级:
阅 读
“理解” |
说明文阅读方法;诗文阅读经验;名著阅读的数量和理解层次。 |
《背影》《老王》,《苏州园林》《大自然的语言》,《桃花源记》等 |
问题导学阅读策略;
诵读理解的阅读教学策略。 |
李家全
王胜强
孔艳平
孙
旺 |
《大雁归来》,民族文化系列散文《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小石潭记》等 |
九年级:
阅 读
“欣赏
与评价” |
议论文阅读方法;主题探究与欣赏;诗文欣赏。 |
《谈骨气》等议论文系列阅读,《故乡》等 |
主题探究与欣赏评价策略;
诵读欣赏的阅读策略。 |
孔艳平
周红卫
孙
旺 |
《诗两首: <乡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孔乙己》《那树》等 |
中考阅读专题训练与专著阅读指导等 |
相关
研究 |
理论学习、阅读拓展、“悦读”指导、评价研究 |
王友明
孙
旺 |
注:①以新课标人教版语文教材,安徽省教科研立项课题“初中语文分层阅读教学策略实践研究”研究主要依据。②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步调整了典型案例研究的篇章调整,删减了原来拟定的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的多数篇目,增加了少量的部编(统编)版语文教材的课文篇目。③实际教学研究活动,主要集中于以上所提供的参考篇目。
(2)“课外阅读分层”研究(表四)
(表四)
侧重点 |
年级·分层 |
课 外 阅 读 素 材 选 择 |
教学策略 |
负责人 |
阅读
“积累” |
七
年
级 |
阅读
·
笔记 |
《语文报》《读者(文摘版)》《青年文摘》《意林》等报刊精美文章阅读;《朝花夕拾》《繁星·春水》,《海底两万里》《小王子》《伊索寓言》《格林童话》,等等整本书阅读。 |
抄读积累的阅读策略 |
吴银乐
孔艳平
孙
旺
王友明
|
阅读
“理解” |
八
年
级 |
阅读
·
开讲 |
《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白洋淀纪事》《红岩》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严文井童话集》《中国寓言选集》等,曹文轩系列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等等整本书阅读。 |
问题导学与理解的阅读策略 |
阅读
“欣赏
” |
九
年
级 |
阅读
·
报告 |
曹文轩小说系列之《草房子》《青铜葵花》主题阅读的探究与欣赏。《西游记》《水浒》《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等中考考查的名著。 |
主题探究与欣赏的阅读策略。 |
七、课题研究完成的条件及保障(略)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阶段性成果(中期成果)
课题研究,从申报课题、规划立项、开题论证到2015年11月,我们在研究思想、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方面,课题组成员达成共识,并通过具体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例如,在马鞍山市2015年11月“教科研在研课题成果评比”活动中,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被评为二等奖;孔艳平老师的课例《背影》获马鞍山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二)最终成果
1.通过研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并验证了“阅读方法指导课”的重要途径。
“阅读方法指导课”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教学课型,它在教学策略研究上,能汇聚某一类问题,结合文本指导学生训练阅读技能,逐步形成阅读的基本习惯和常见阅读能力,有利于牢牢把握训练的抓手,为深入阅读和拓展阅读提供必要的方法和可操作的路径。
语文学科“阅读学法指导课”我们可以在这些方面开展实践教学:
(1)实践意义:学法指导课,能有效地训练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操作技能的高层次课型;不论是指导学习方法,还是培养操作技能,实际上都是着眼于思维方式的训练。学法指导课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它是以阅读材料作为载体,在完成文本阅读教学任务的过程中突现方法训练的课型。因此,它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多维地实现教学的目标。从理论上看,从现实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要求看,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从新教材的使用看,技能训练课应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强势群体”。
(2)操作原则:①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需要一个教师有针对性指导,学生有针对性训练,教学有针对性的检查或检测的具体操作行动;②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既有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体现,又有实践的可行性;③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必须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大的总体目标,以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提升为具体目标,依托语文教材和课外一定数量的纸质文章和书籍的阅读(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才能落实。
2.我们通过实践研究,明确了针对教学内容而选择运用相应教学策略的思想,并付诸教学实践,成效较好。我们借助教科书或课外读物的阅读内容的选择,相应地选择教学策略,做实践研究。
(1)语文课堂阅读积累训练的策略
我们研究的典型课例——
《土地的誓言》以及相关文章的联读
(2015年3月,孙旺老师执教)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盈着饱满、深沉、激越、浓烈的爱国情感。作者端木蕻良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般炽烈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得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热血的沸腾。作者所眷念的关东原野,当时却已被日本侵略者抢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她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中国人民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念故乡每一寸土地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
学生学习本文有一定的难度。本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倾诉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例如:(1)词汇丰富,语句节奏变幻多姿,情感蕴含丰富;(2)艺术手法多种多样,主要有:运用呼告的手法,将倾诉对象拟人化;选择富有特征、富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使得忧伤、舒缓的回忆与强烈急切近乎呐喊的誓言相应,形成文章情感的节奏和波澜;(3)作者巧取地方方言,并将其特点融入到文章的描写、叙述和抒情语言中去,对于学生而言,理解上还是有相应难度的。此外,学生原本有朴素的爱国情感和历史常识,但对于作者用文学的手法所表现的独特情感,在认同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不能把本文作为简单的“略读”课文来处理,应以“教读课型”来设计,踏踏实实地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训练基本的语文能力,习得一种基本的学习方法。我确定这样的教学内容: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积累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朗读与体会情感相结合,语言积累与理解品析相结合;以情感体会为主线,以朗读带动语言的积累与品析为训练思路。
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教师选用课堂内进行阅读积累的训练。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开展梳理、归类语言知识的方法,逐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作者情感。课堂指导主体如下:
第一课时——《土地的誓言》课堂教学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作品
二、朗读概说
1.教师示范,深情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听读。思考:作者笔下,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凝聚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课文具体语句,朗读,概说。
2.学生交流,师生互动:边朗读课文相关语句,边简要概述或分析。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朗读具体语句或片段、简要品析的角度或方法。
学生的整体感知可能有:
这是一片“富饶、多情、美丽、丰收、神奇,忧伤、悲愤、刻骨铭心、寄托思念……”的土地。凝聚着作者眷念、愤怒、坚定的情感。
3.简介文章的结构。
全文整体的写作内容和思路,看似复杂,其实很简明:
第一自然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第二自然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萦;我发誓要为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三、品析积累
1.分类积累,联系语境简要品析:
本文词汇丰富,语句精彩,灵动多变,富含深情。老师建议大家这样积累。教师分类列举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具体语句或片段,指导学生认真品析它们的表达效果,有感情地朗读。
【词汇】
(1)生字词。
例如:遏制
嗥鸣 斑斓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田垄 蚱蜢
污秽
(2)修饰语。例如:
参天碧绿的
标直漂亮的 奔流似的
深夜嗥鸣的
滚落在山涧里的
红布似的 金黄的
黑色的 红玉的
黑玉的
斑斓的 奔驰的
带着松香气味的 带着赤色的
幽远的
戴着串铃 溜直的
原野上怪诞的
(3)双重否定词。例如:
无时无刻不……无时无刻不……
不得不 从来没有
(4)超越常规的词。例如:
炽痛
泛滥 埋葬
(5)反复出现的词语。例如: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这时我听到故乡在召唤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句子】
怎样理解这两个句子的含义?
(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2.小结:呼告的艺术手法,排比的语句,拟人的修辞,富有典型特征的景物组成相互叠印的画面,充分表达了故乡的美丽、富饶,作者对故乡的眷念,要保护自己家乡和人民的坚定决心。
三、深入体会
提问:在作者心中,他面对土地所发出的“誓言”是什么?请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子,认真体会。
关键句: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要点:紧扣关键词、艺术手法(呼告),联系时代背景,品析、朗读。(教师精讲)
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相关文章的联读)
端木蕻良的散文《风物恩情》《春天你好》《山的回忆》《千山一叶》《原始森林》,《山中访友》(抒情散文,李汉荣)
我们的教学总结反思——
通过课堂教学观察的具体分析,我们发现:
第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分层次地积累语文知识、理解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情感,一步步培养了学习并理解这一类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采取课文联读,目的是让学生“得法于课内而运用于课外”,在诵读、积累、领会的过程中,验证教学策略的实践可行性,达到阅读教学“积累丰富,领会深刻,领会在心”的目的。
我们的实践研究,验证了语文课堂阅读积累训练的策略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阅读适用环境。它包括的范围其实很广,不只是语文知识的积累,也必须有阅读经验的积累,还必须有通过探究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积累等。初中语文教学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学生必须:“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内,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教师指导学生整理知识、学会积累,诵读课文,学会积累。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学会积累,因阅读材料而诵读、摘抄、探究、领会、积累,能够有力地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结构化。
第二,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整理积累和诵读积累的原则是:一是,教师必须提供整理和诵读的方法和程序的具体示范;二是,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整理和诵读的互助与促进作用。
第三,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无论是整理积累还是诵读积累,都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指导的内容至少应该有:①所整理的知识范围和类别,例如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知情意行等,范围和类别要根据阅读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初中生语文学习能力发展、语文素养提升的需要;②知识整理的角度,例如找出共同特征、合理分类、比较不同特点、指出变化过程,等等;③整理知识的方法(或者说知识整理呈现的形式),如表格式、纲要式、概念关系图式;④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的方式,促进学生创造性地整理知识;⑤命制检测卷的方式,促进学生创造性地整理知识。(创造性地整理知识,可以使学生产生更为积极的结构化地加工知识、积累知识。当然,从哪些角度举例,如何命制检测卷,这些都必须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其次,指导过程至少应包括这样四个步骤:一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示范整理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二是,指导学生通过小组或伙伴合作进行知识整理;三是,让学生独立地进行知识整理;四是,对整理的结果进行展示、交流或讨论。
再次,不同学段(年级)的积累,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例如,具体而言,在七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语言和手法的积累是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需要认真指导、坚持训练(参见表五)的教学内容有:①了解一点常识;②识记一些生字词或储备一批雅词;③品味一组奇字或精彩用词;④摘录一些美句;⑤学用一种句式;⑥重温一个精段;⑦简析文章标题;⑧赏析一种写作手法,等等。
下面,将“整理积累”和“诵读积累”的学段目标、教学内容、典型课例和分层评价指标等,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表五)
(表五)
学段目标 |
教学内容 |
典型课例 |
分层评价指标 |
七
年
级
|
积累法(汇聚法)——
①积累语言资料,词、句、段落;②积累文章表现手法;③积累简要分析的基本经验。
④积累朗读的基本常识和经验;
⑤记诵而积累部分篇章、段落等。 |
①了解一点常识;②识记一些生字词或储备一批雅词;③品味一组奇字或精彩用词;④摘录一些美句;⑤学用一种句式;⑥重温一个精段;⑦简析文章标题;⑧赏析一种写作手法。
⑨了解并掌握朗读的基本要领,把握重音重读或重音轻读、停连的基本技能,能初步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⑩朗读课文,掌握好朗读的语气、语调和节奏的变化,能充分表现全文的感情基调,并能作简要的精彩处赏析。 |
①现代文阅读:《春》《看云识天气》《散步》《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古诗文阅读:《木兰诗》《狼》。
③课外阅读:《语文报》(七年级),文摘文选等;《繁星·春水》《朝花夕拾》《伊索寓言》《红岩》等专著。 |
▲学段目标之①②③:
A.要点分明,类别齐全;
B.归纳准确,内容丰富;
C.举例具体,简要分析;
D.形式多样,角度新颖。 |
▲学段目标之④:
E.发音吐字准确清晰,力求顺畅流利;F.
根据诵读内容的特点,声音或响亮或轻声有力量,身姿端正,仪态大方;G.初步掌握朗读的表达技巧,将文章的情感基本表达出来;H.全身心投入,有充沛的感情,能读出文章的情感。 |
八
年
级
|
汇聚法——
(与七年级大体相同)
概括法——①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②概括文章的主要顺序;③概括文章运用的主要方法。④归类语言的特殊现象。⑤按专题归纳的故事和手法。 |
①散文中独特的语言现象;②散文叙事、描写的主要美点;③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并概括举例;④说明文语言的突出特点,并举例。
⑤文言散文的突出语言现象;⑥文言散文的诵读与理解基本方法;⑦文言散文叙事、写景与抒情的美点。
⑧专著艺术手法和核心思想;⑨阅读这部(几部)专著所获得的文学艺术价值或人生价值。 |
①现代散文阅读:《背影》《老王》。②说明文阅读:《苏州园林》《大自然的语言》。③古诗文阅读:《桃花源记》《小石潭记》。④课外阅读:《小王子》《海底两万里》等;《西游记》《水浒》等;《草房子》《青铜葵花》等。 |
一是,汇聚法的效果,可以大体沿用七年级的评价指标。
二是,针对说明文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A.概念准确,有例证;
B.思路清楚,比较全面;
C.用语准确,表达清;
D.突出特点,加强调。 |
九
年
级
|
汇聚法(与七年级大体相同)概括法(与八年级大体相同)
提炼法——
①提炼观点或论据;②提炼行文思路;③提炼问题和解答的规律,总结方法。④提炼阅读主题,并阐释。 |
①议论文论题的选择、论题提出的方式和方法;②议论文论据选用的主要方法;③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思路;④议论文的主要论证方式;⑤议论文的常见(中考考查)考点;⑥议论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并举例。
⑦小说阅读的主要方法归纳;⑧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主要角度和方法。
⑨确定专题、选择专题,筛选专题探究的素材。 |
①现代小说阅读:《孔乙己》《故乡》。②议论文阅读:《谈骨气》等系列文章。③古今诗歌诵读。④中考专题阅读训练:散文阅读。⑤课外读物的专题阅读。 |
一是,汇聚法的效果,可以大体沿用七年级的说明文评价指标。二是,议论文阅读,可以大体沿用八年级的评价指标ABCD。
三是,针对专著的主题阅读拟定评价指标:A.选题小而精,切合实际;B.小组共同研究,统一意见;C.每位成员都有贡献;D.分享真实感受,有理有据,体现语文阅读。 |
注:①评价依据——资料分析、课堂观察;②阅读材料不同、学段不同、学生思维发展的层次不同,评价指标的层次应相应有所不同;③评价层次——能达到A、B、C、D或者E、F、G、H当中的三项要求者,为优秀;达到其中的两项者,为良好;只达到其中一项者,为合格。
(2)语文课堂抓关键词句阅读指导的策略
我们研究的典型课例——
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标题就有这样的作用。例如《散步》,谁和谁一起散步,在什么地方散步,散步途中看到什么样的风景、发生什么样的故事,等等,紧扣标题,对课文主体内容的感知就会完成得更好些。当然,所谓“感知点”也不仅仅限于文章标题。比如,写人记事的文章中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词句,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感知点”。阅读时,对这些认识比较敏锐,整体感知能力就比较强。
例如,2014年11月27日,孙旺老师的教学课例《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联读的教学实践,就是一个典型的教学例子。在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品读课文”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从关键词句入手,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活动二,品读关键词句,理解文章描写的表达作用;堂小结:阅读方法和阅读收获的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在当时的课堂展示课上,学生运用“关键词句阅读课文”的方法表现的并不明显,但在第二时、第三课时,即随后课文的联读过程中,学生运用方法的灵活程度逐渐地显现出来。
我们一起,研读以下美文——运用刚刚学习的方法和经验来自读、讨论、分享。学生首先自主阅读课文《生命,生命》(散文/作者杏林子)《第一次真好》(散文/作者周素珊)《枣核》(叙事散文/作者萧
乾)《挖荠菜》(叙事散文/作者张 洁)《为了那片光明》(小说/作者杨庆福)《丁冬!丁冬!丁令冬》(叙事散文/作者陈伯吹),解答文后的思考训练题目,教师发现,有约85%的学生能准确地通过把握关键词语或句子,来领会文章的中心、并积累相应的语言材料、批注文章的艺术手法、按照练习的要求进行句子或段落或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的仿写训练。因为这6篇联读课文既有相似点,又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在教师的一再强调和耐心指点下,学生通过认真的训练,是能够很好地运用这种阅读策略的。
我们的教学总结反思——
我们研究发现:
第一,阅读文章,应学会发现和利用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句,训练捕捉“感知点”的能力,整体把握,深入读懂文意。任何一篇经典美文,都拥有很多词句;而其中有些词句一定可以促使我们整体把握并进而深入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突出特色和作者情感。换句话说,这些关键词句,就是阅读领会阅读材料的“感知点”。
第二,文章中关键的词语、句子,它们有什么特点?又有哪些作用呢?通常情况下有:①标志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②描写人物,凸显形象;③描写景物,特征鲜明;④抒发情感,真挚感人;⑤阐述道理,启发联想……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把握好这样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联系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包括文章标题),学生就能更快、更准确地整体把握文意,理清写作思路,理解人物形象,欣赏语言或手法的美妙,体会思想情感或探究文章主旨等等。
第三,学生在阅读课文和课外文章的实践中,能比较熟练地习惯于运用这种学习策略,进行阅读理解,并且能在整体把握文章和局部理解文章突出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到文章的学习中去,积累阅读的方法和经验。
(3)语文课堂阅读问题导学的策略
我们研究的典型课例——
例如,七年级《散步》针对文章标题的提问“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说你的理由。”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很多学习层次的学生,这个问题的提问比较难。我们孔艳平老师在执教《散步》一文时,就这样提问:“(学生已经整体准确地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体会到文章情感时,我们提问)结合课文内容,你认为文章标题拟为《散步》有几层含义?如果你来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想拟什么?试着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针对班级七年级学生学情层次多、整体上很不理想的情况下,这个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的视野比较开阔、思维有层次,更符合七年级学生进入初中后阅读第二篇现代散文的认知基础——学情的实际。(参见部编版人教社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4页)
再例如,王晓娟老师执教《小石潭记》的诵读与提问的[片段四]:
师:同学们读得很流畅,但老师还是觉得缺少一点情味。那是因为同学们还没能走进作者的心境。作者身处如此清幽的小石潭,他的心情如何?能否从文中找到体现作者心情的句子?
生:作者的心情,先是乐;第一段有“心乐之”。后来,作者的心情又发生了转折,因为小石潭的环境清幽,所以又引发了作者内心的凄凉之情,第四段的“凄神寒骨”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
师:你完整地解读出了作者心灵历程的变化,由“乐”到“凄”。(板书:情——乐
凄。)一“乐”一“凄”看似矛盾,似难相容呀!作者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心理反差呢?
生:作者看到这个凄清的小石潭,就觉得小石潭跟自己的遭遇一样,无人问津 。
师:是景幽引起的心凄。但是,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没有听到凄凉忧伤的味道。你能不能读得再“凄”一些?(生再次朗读。)比刚才多了一些沉郁。哪位同学再来试试?
生朗读。
师:读出了一种沧桑感,他还带有一点颤音。“乐”与“凄”,主要是哪种心情占据了作者的心情?
生:“凄”。
师:这是为什么?我们再来了解作者的主要经历,你能从中找到原因吗?(屏显背景资料)
我们的教学总结反思——
有效的诵读对于学生贴近文言、喜欢文言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声求气,历来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文言文教学最有力的武器。文言文教学中的诵读指导,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基本技巧,例如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处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在这些技巧的帮助下读出作者内在的情感,读出文句的情味,读出文言的意趣;否则,技巧就仅仅是技巧而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充满趣味、机智并且富有层次感的诵读指导,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由“心乐之”到“清幽”到“凄神寒骨”的逐层解析,首先涵咏而解读出文字背后的深层意味;接着,联系背景资料,才能真正体会到柳宗元字里行间蕴藏着的意趣和情感,才能顿悟一“乐”一“凄”的矛盾原来正是作者此时内心情感的关键处。这样的诵读、欣赏、体悟的过程,既能获得阅读古代精美散文的高雅审美情趣的体验,又能提升语言学习的思维品质。
我们研究的典型课例——
还例如,胡金凡老师执教《那树》的一个问题板块的问题:
师:“悲剧就是把美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这棵树原本也是一棵美丽的树,那么,作为悲剧的主角,这棵树美在何处?
生1:那树美在它的坚固稳定。
生2:美在它的奉献精神。
生3:美在它的生命力茂盛和顽强。
生4:美在它的生机勃勃。
生5:那树美在它的沉默。
生5:生命力旺盛。
生6:美在富有爱心。
…………(笔者将中间的赏析以及追问省去了)
我们的教学总结反思——
第一,就本课例研究的教师实践而言:教师想用“树美在何处”这一问题统摄整节课教学,学生也通过自身的“演绎”得出了答案——那树“美”在:①邈远的历史感;②坚固稳定,古老茂盛;③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④蓬勃的生命力;⑤隐忍爱心。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问题设计不同,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向是不一样的。
本环节,教师将主问题定位为“树美在何处”,就将学生的思考方向定位在这棵树是“美”的这一个“点”上了,让学生围绕这个框定的“点”去思考问题,去找寻“答案”。
这样的问题设计,着眼于训练学生由“点”到“面”的思维能力,属于“演绎思维”。
笔者在点评时抛出这样的问题:能不能将问题改为“那树怎么样”,让学生自己在文本中寻找描写“那树”的相关语句,都找出来后;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些“描写”表现出“那树”什么?学生的回答就不会仅仅停留在“那树美”这一方面了,学生肯定还会说“那树”命运的可悲等等。
让学生结合文本“归纳”出“答案”,由“个别”到“一般”,这样的问题设计着眼于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反思我们在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训练学生“演绎思维”的问题设计很多,而训练学生“归纳思维”的问题设计偏少。导致学生在回答问题、作文等时也是多类比,少归纳,却推理。最终的影响就是让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二,问题导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的课堂提问,能明确教学目标实现的导向,能指引学生思考问题的路径,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方法。它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引导和指导学生深入学习,发展思维能力。它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控教学过程;高水平的课堂提问是引导课堂阅读教学高效的一个最重要的突出特征。
(4)语文课堂课文阅读和名著阅读的探究与欣赏(评价)教学策略
我们研究的典型课例——
例如,2016年5月20日,孔艳平老师于六安市执教跨地区的观摩课《猫》时,在第三个教学板块这样设计和实施课堂阅读教学:
“分析情感变化,体会失猫之痛”——①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亡失,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的多”?②请梳理出作者描写“我”对前两只猫亡失情感态度的句子。③齐读文章第30-34段,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我们的教学总结反思——
本课例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的成效在于:首先,明显指向本课课文学习的深入,也仅适合于七年级学生的“探究思维水平和表达探究结果的层次”;此外,它紧密结合所学习的内容和一定要达成的课堂教学目标,尤其是后者,即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深情,在反复的阅读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
我们研究的典型课例——
再例如,2015年10月29日,王胜强老师执教《谈骨气》时,这样设计探究的阅读与评价的教学过程。(图一)
(图一)
我们的教学总结反思——
本课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既符合九年级学生阅读议论文的教学内容需要,落实了课文阅读的教学目标,又切合九年级学生思维发展规律与相应层级。
综合以上两例,我们发现:这种课堂教学中的探究,至少有这样三种独特的意义。第一,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学习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并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运用于实际学习生活中。第二,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需要搜集信息,分析有关的资料,所以与此相关的能力将有所提高,并可应用于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第三,有助于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过程,而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下能学习得更多更好。
我们综合以上两个典型课例的总结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对有关的学习内容做深入探讨,或对有关问题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以便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个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学习内容,又使思维能力和研究态度有所发展。这里的探究,不限于为了专门培养学生探究技能而设计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课堂阅读教学中运用探究活动,是达成欣赏或评价的学习最终目的的好策略。
探究与欣赏或评价的阅读策略,在运用过程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的是:
第一,设计探究教学。运用探究策略,首先必须确定问题。在确定问题时,教师要考虑是以“教学生学习内容”为主,还是以“教学习技能”为主,当然有时候教师可以既教有关的内容又教探究的技能,让学生获得“学习内容”和“体验探究过程”的多样收获。问题的确定,需要就是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地把握课堂教学生成机会,利用预设和可以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一般来说,有因果关系的内容比较适合运用探究教学策略。
第二,实施探究计划教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因为问题决定着教学活动发展和深入的方向;第二步,由学生提出假设和解决问题的设想,不管问题的假设和设想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自然产生的,还是教师设计教学时预设的,它都能充分的吸引学生深入学习;第三,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教师教学生整理、分析、加工信息的基本能力,证实假设的成立、设想的可行性;第四步,如果假设被证实,设想是可行的,教学就进入概括与总结阶段,此时的结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探究的结果。
第三,探究教学策略运用的评价依据。探究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确定问题;提出假设;限定期限;探究,选择;发现有支持作用的依据;得出结论。学生探究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要关注到学生讨论时的发言、探究过程中的方法引领,不仅要做好观察,最好还需做笔录(或重要的资料储备)。
第四,影响探究教学策略运用的相关因素。①教学目标:如果是以“运用”“综合”“分析”等高水平的认知目标为主,或以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研究教学策略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②教学内容:在学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概念、事实、术语等不需要探究,但往往是有较高级思维品质要求的问题,如果由学生探究获得成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会跟深刻,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运用起来能更灵活;③教学对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是制约着探究教学策略运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初中生(九年级)年龄稍大些、认知水平比较高、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他们更容易被激起探究的兴趣,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或者教师认为需要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那么针对这样的学生群体,我们尽可能多地运用探究教学策略。④教学条件:指用来从事教学活动的时间和教学设备,以及相关的资料储备等。
3.我们的研究,在学科教学和教科研方面取得比较可喜的成绩,教师与学生的互惠成长。
首先,课题核心实验的班级语文中考成绩很可喜。其次,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得到很好的提升;再其次,学科教育科研成果丰硕,仅国家级教科研成果(论文、课例评比获奖),国家一等奖3项,省级一二三等奖(优课)11项,市级评比等级奖近20多项。
4.我们综合归纳了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相对应地选择关于阅读教学策略的重要因素。
(1)教学策略的选择运用,必须以课程目标为标准,必须以具体的文本阅读教学内容为依据,必须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为出发点,必须以提升学生语文阅读基本素养为最终目的。
(2)通常是多种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
(3)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要以明确的语文课程内容(语文阅读的纸质材料)为依据,要根据具体学情,即学生所处学段的语文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具体实际。
九、课题研究有待改进的方面
1.关于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策略运用的科学论证,还显不足。教学策略的运用,是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文和能力目标)、学生学习情况实际而做灵活的、综合性的运用。
2.关于教学策略研究的分层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以及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问题,仍然需要更丰富的实践研究,更细化的对比分析,更科学的实践论证和学理论证。
3.在课题后续的深入研究和成果进一步提炼或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将力求在研究内容上更细致些,在研究思路上更清晰些,在过程监测与评价上更追求紧密结合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十、课题研究附件
附件一:《课题研究大事记》
附件二:《典型课例研究的课例(一览)》
附件三:《教师论文、课例、微课、赛课、优质课等成果》(表格)
附件四:《指导学生读书、诵读与写作竞赛获奖》(2015-2016学年度、2016-2017学年度)
主要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
[2]《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3]《阅读的力量》,斯蒂芬·克拉生著、李玉梅译;新疆: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年1月版.
[4]《直击美国课堂》之“金字塔学习理论”,王秋英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5]《教学策略研究》(第2版),李晓文、王莹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6月.
[6]《言语教学论》(第二版),李海林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
[7]《语文课课程论基础》(第二版),王荣生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第2版.
[8]《新课程语文怎么教》,何更生著;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9]《学习策略论》,熊川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39.
[10]《学习论》,施良方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210.
[11]《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张庆林著;[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40.
[12]《教育心理学》,邵瑞珍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80.
[13]《课堂教学策略》,埃金等著;[M].王维诚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1.
[14]《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著;[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3.
[15]搜狐新闻网http://roll.sohu.com/20140421/n398583118.shtml
附件一:课题研究的大事记
2014年6月27日,组织课题申报。
2014年10月24-25日,第十二中学,“语文报”名师大讲堂暨初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研讨会。
2014年11月13日,课题《初中语文分层阅读教学策略实践研究》省级规划立项。
2014年11月27日,第十二中学,马鞍山市“小班化教学改革实验成果推广研讨会”。
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中学,课题开题论证。
2015年4-5月,新市初中、二中实验学校、第十二中学,三次校际间教学研讨活动。
2015年5月11-18日,合肥市第45中学,“国培计划(2014)”专题教学研讨活动。
2015年5月21-25日,湖北荆州市,全国第五届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国培计划(2014)”学员小组课题参赛,获全国一等奖。
2015年10月29日,第十二中学,“国培计划(2014)”课堂教学实践之小组研讨活动。
2015年11月,第二十二中学,在研课题(中期成果)市级评比。
2016年3月29日,第十二中学、二中实验学校,《社戏》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2016年5月8-11日,“国培计划(2014)”专题散文《春酒》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2016年5月20日,六安市,孔艳平老师随“郭惠宇语文教育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
2016年5月27日,新市初中、第十二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区际间、校际间教学研讨。
2016年6月,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有核心组成员获奖。
2016年8月23日,雨山区初中语文教师阅读专题培训活动。
2016年11月29日,中学语文长三角“诗歌教学”研讨活动。
2016年11月17日,第十二中学,名著导读指导课、专著阅读展示课的研讨活动。
2016年12月1日,马鞍山外国语学校,市“千人百课”骨干教师展示课,孔艳平老师执教《苏州园林》。
2017年2月20日至3月2日,二中实验学校,校际间备课组集体备课研讨活动、教学观摩活动。
2017年5月14-17日,江苏南京,全国第六届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孙旺老师参赛课例和论文,均获一等奖。
2017年5月24-28日,马鞍山市,本课题组成员多人参加市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
2017年8月25日,雨山区初中语文教师“部编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专题培训”活动。
2017年12月,课题结题鉴定。
附件二:课题研究的典型课例(一览)
(一)课内阅读指导
七年级:
1.《社戏》阅读(作者鲁迅)——孙旺的阅读课例,安徽省2016年优课获奖课例;孔艳平、卢士方的阅读课例,二中实验学校执教(思维导图)。
2.《猫》(作者郑振铎)阅读——孙旺的阅读课例,2015年4月;孔艳平的阅读课例,2016年5月20日(六安);孙旺的课例,2017年11月1日。
3.《走一步,在走一步》,孙旺课例,2014年11月。
4.《看云识天气》,余梅的课例,2015年10月29日。
5.《狼》课例,王蕙老师执教,2016年11月15日。
6.《木兰诗》教学课例,孙旺执教,二中实验学校老师同时执教《卖油翁》等课例,2017年3月2日;《春》的阅读教学课例(诵读积累),2017年9月15日。
7.《土地的誓言》教学课例,诵读积累课例研究,2015年3月17日,孙旺在七中执教;2015年3月24日,孙旺在第十二中学执教。
8.《驿路梨花》课例。2017年5月,第六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微课作品“《驿路梨花》悬念和误会的设计与解除”获奖。
八年级:
1.《背影》孔艳平的课例(2016年市优质课比赛说课一等奖)、孙旺说课课例(2014年12月9日,市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
2.《苏州园林》,胡金凡的课例,2015年10月29日;孔艳平的课例,2016年12月1日“千人百课”。《旅鼠之谜》,程梅的课例(吴如厂点评),国培班学员研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5年12期公开发表。《大雁归来》,孙旺的课例,微课安徽省比赛一等奖;《大自然的语言》,孙旺的课例。孙旺论文市级二等奖。
3.《桃花源记》,孙旺、庾道平的课例。
4.《春酒》课例。国培班学员研讨,新市初中语文教研组老师们的专题研讨。
5.《小石潭记》课例。王晓娟,国培班学员,第五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孙旺论文《文言文阅读应重视诵读教学价值取向》第六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九年级:
《乡愁》课例,长三角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合肥汪峰老师执教;论文发布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杨桦老师发布),2015年11月29日。
《故乡》课例,胡金凡市优质课比赛说课获奖,2017年5月。
《那树》教学课例,胡金凡执教,吴银乐、胡金凡论文获省级奖励。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例,孙旺设计、执教,再行研究。
(二)部编新教材教学研究活动
工作室成员老师的课例、区级市级比赛获奖,张玉萍、黄萍、梅娟等;教学论文比赛获奖,“人教杯”获奖、市级评比获奖等(潘成芸、张玉萍、孔艳平、孙旺)。2017年6月至11月。
(三)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国培班学员的集体研究活动。
(此处从略)
孙旺,省级公开观摩课,《大自然的语言》。2015年12月,在“国培计划(2014)——安徽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高价研修”活动。
(四)课外阅读指导
1.《语文报》阅读指导课。孙旺,“语文报”名师大讲堂暨初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艺术研讨会。第十二中学,2014年10月24日。
2.课外阅读与指导系列活动。孙旺,第十二中学2014级7班学生。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
3.学生“阅读·悦读”调查报告。孙旺,《草房子》《青铜葵花》阅读展示课;王晓星,名著导读课《西游记》的“略读与精读”(部编版人教社七年级语文教学)。第十二中学,2016年11月17日。
附件三:教师论文、课例、微课、赛课、优质课等成果
序 |
姓 名 |
所在单位 |
成果名称 /
获奖(发表、评比) |
评比(发表)时间/级别 |
1 |
孔艳平 |
十二中 |
课例《背影》,2015年马鞍山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一等奖。 |
马鞍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年6月。 |
2 |
孙 旺 |
十二中 |
研讨论文《徜徉诗境,缱绻词韵——2015年长三角“古典诗歌教学内容的确定”主题研讨之<乡愁>等诗歌课堂教学评点》 |
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2015年11月29日。 |
3 |
孙 旺 |
十二中 |
论文《说明文阅读教学关键问题例证分析》,2016年省论文竞赛马鞍山市评比二等奖。 |
马鞍山市教科院,2016年6月。 |
4 |
王 蕙 |
新市初中 |
论文《文言文应该教些什么》,2016年省论文竞赛马鞍山市评比二等奖。 |
马鞍山市教科院,2016年6月。 |
5 |
吴银乐
胡金凡 |
二中实验 |
论文《点评“微视频”,研究课堂教学的“即时现场”》,2016年安徽省论文竞赛一等奖。 |
安徽省教科院、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2016年10月。 |
6 |
陶 锋 |
新市初中 |
论文《文本解读要注重“实”与“活”》,2016年安徽省论文竞赛,安徽省二等奖。 |
安徽省教科院、省基础教育资源管理平台,2016年10月。 |
7 |
孙 旺 |
十二中 |
微课作品《<大雁归来>写作意图分析》,2016年微课比赛,安徽省一等奖。 |
安徽省教科院、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2016年11月。 |
8 |
李 光 |
新市初中 |
微课作品《爸爸的花儿落了》,2016年微课比赛,安徽省三等奖。 |
安徽省教科院、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2016年11月。 |
9 |
夏同云 |
新市初中 |
微课作品《专项训练:比喻句》,2016年微课比赛,安徽省三等奖。 |
安徽省教科院、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2016年11月。 |
10 |
孙 旺 |
十二中 |
语文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B刊》(国家四级/“G4”) |
山西省省教育厅主管、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语文报社出版,2016年第11期。(期刊刊号CN14-1017/G4) |
11 |
孙 旺 |
十二中 |
晒课课例《社戏》,安徽省2015-2016年度“优课”奖。 |
安徽省教科院、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管理平台,2016年11月。 |
12 |
王晓娟 |
宿州市
第九中学 |
光盘课《小石潭记》,全国第五届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全国一等奖。 |
全国中语会/安徽省中语会/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参加。2015年5月(湖北荆州)。 |
13 |
王友明
孙 旺 |
十二中 |
课题《中期总结报告》,马鞍山市“在研省级、市级课题阶段性教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
马鞍山市教育局。
2015年11月。 |
14 |
程 梅 |
淮南市
二十三中 |
《旅鼠之谜》教学实录:“国培计划(2014)——全国中小学综合改革项目(初中语文)”国培班教学观摩课。 |
山西省省教育厅主管、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语文报社出版,2016年第12期。(期刊刊号CN14-1017/G4) |
15 |
孙 旺 |
十二中 |
光盘课《驿路梨花》,2017年全国第六届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全国一等奖。 |
全国中语会、安徽省中语会、马鞍山市教育局教科院组织参加。2017年5月(江苏南京)。 |
16 |
孙 旺 |
十二中 |
论文《文言文教学应坚持诵读的价值取向:以王晓娟老师<小石潭记>课堂教学为例》获全国第六届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
全国中语会、安徽省中语会、马鞍山市教育局教科院组织参加。2017年5月(南京)。 |
17 |
孙 旺 |
十二中 |
微课作品《<驿路梨花>“悬念和误会”的解析与表达》获2017年微课比赛,安徽省二等奖。 |
安徽省教科院、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管理平台,2017年11月。(PDF文件第76页) |
18 |
吴银乐 |
二中实验 |
微课作品《品析重要词句》获2017年微课比赛,安徽省三等奖。 |
安徽省教科院、省基础教育资源管理平台,2017年11月。(PDF文件第77页) |
19 |
夏同云 |
新市初中 |
微课作品《铺垫、伏笔和悬念的区别》获2017年微课比赛,安徽省三等奖。 |
安徽省教科院、省基础教育资源管理平台,2017年11月。(PDF文件第82页) |
20 |
张玉萍 |
雨山实验 |
论文《略谈语文教材“栏目”设置的“得”与“失”》,马鞍山市一等奖。 |
2016-2017学年度新教材教学实验论文评比,马鞍山市教科院。2017年9月。 |
21 |
张冷眉 |
二中实验 |
论文《柳暗花明又一村——新教材教参(教师用书)使用感受之对比》,马鞍山市一等奖。 |
2016-2017学年度新教材教学实验论文评比,马鞍山市教科院。2017年9月。 |
22 |
孔艳平 |
十二中 |
论文《绕堤柳借三蒿翠,隔岸花分一脉香——探轶“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特点及教学策略》,马鞍山市一等奖。 |
2016-2017学年度新教材教学实验论文评比,马鞍山市教科院,2017年9月。 |
23 |
潘成芸 |
十二中 |
论文《比较研读,把握新教材的突出特点》,马鞍山市一等奖;全国“人教杯”征文评比二等奖。 |
2016-2017学年度新教材教学实验论文评比,马鞍山市教科院;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国中语会,2017年9月。 |
24 |
夏同云 |
新市初中 |
论文《课改新教材:教师需要做什么——<老王>教学例谈》,马鞍山市二等奖。 |
2016-2017学年度新教材教学实验论文评比,市教科院。 |
25 |
卢士方 |
二中实验 |
论文《细节让悲剧更伟大——<伟大的悲剧>一文中的细节描写》,马鞍山市二等奖。 |
2016-2017学年度新教材教学实验论文评比,市教科院。 |
26 |
孙 旺 |
十二中 |
案例《<抓住细节>:
<散步>与<老王>教学设计与教例反思》,马鞍山市二等奖。 |
2016-2017学年度新教材教学实验论文评比,市教科院。 |
27 |
黄 萍 |
原来任教
第四中学,
现在任教
花园初中 |
论文《特别的人生经历,独特的艺术魅力:贾平凹<小桃树>解读》,马鞍山市三等奖。 |
2016-2017学年度新教材教学实验论文评比,市教科院。 |
28 |
梅 娟 |
教学设计《带上她的眼睛》,马鞍山市三等奖。 |
2016-2017学年度新教材教学实验论文评比,市教科院。 |
29 |
王晓星 |
花园初中 |
教学设计《卖油翁》,马鞍山市三等奖。 |
2016-2017学年度新教材教学实验论文评比,市教科院。 |
30 |
孔艳平 |
十二中 |
优质课评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马鞍山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
马鞍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7年5月。 |
31 |
王胜强 |
新市初中 |
优质课评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马鞍山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
马鞍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7年5月。 |
32 |
夏蔓莉 |
二中实验 |
优质课评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马鞍山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
马鞍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7年5月。 |
33 |
黄 萍 |
花园初中 |
优质课评选《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马鞍山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
马鞍山市教科院,
2017年5月。 |
34 |
胡金凡 |
二中实验 |
优质课评选《故乡》(作者:鲁迅),马鞍山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
马鞍山市教科院,
2017年5月。 |
附件四:指导学生读书、诵读与写作竞赛获奖
(2015-2016学年度)
马鞍山市“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中:仇嘉蕙获一等奖,万开骏、章蕾获二等奖,杨慧、刘静获三等奖。孙旺老师获“暑假读一本好书”优秀指导教师将。颁奖单位,马鞍山市教育局。时间为2015年11月。
(2016—2017学年度)
序 |
指导教师 |
具 体
成 果
内 容 |
发表时间与地点 |
1 |
孙 旺 |
张东祥同学,在“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爱国主义读书征文比赛中,《传承中华文化有持久深远的意义》获一等奖 |
2016年5月12日
雨山区教育局 |
2 |
孙 旺 |
万开骏同学,在2016年“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中,《成长总在孤独后》(曹文轩《草房子》读后感)马鞍山市初中组二等奖 |
2016年11月
市教育局 |
3 |
孙 旺 |
章蕾同学,在2016年“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中,《我们长大时都很矛盾》(曹文轩《草房子》与《青铜葵花》读后感)获初中组二等奖 |
2016年11月
市教育局 |
4 |
孙 旺 |
黄欣诺同学,在2016年全市中华经典诗歌创作比赛中《名鸣——读<蝉>有感》获马鞍山市三等奖 |
2016年12月
市教育局 |
5 |
孙 旺 |
张东祥同学,《惜缘——读李叔同<送别>有感》,在2016年全市中华经典诗歌创作比赛中获雨山区二等奖、马鞍山市三等奖 |
2016年12月
雨山区教育局、市教育局 |
6 |
孙 旺 |
左千弛同学,在雨山区2016年中学生“诵读经典,感受生活,书写变化”中华经典诗歌创作比赛中《故梦——读李煜<相见欢>》获二等奖 |
2017年1月
雨山区教育局 |
7 |
孙 旺 |
章蕾同学,在雨山区2016年中学生“诵读经典,感受生活,书写变化”中华经典诗歌创作比赛中《北有佳人——读<佳人歌>》获三等奖 |
2017年1月
雨山区教育局 |
8 |
孙 旺 |
2015年、2016年,分别荣获雨山区、马鞍山市“暑假读一本好书”“经典诵读”的班级优秀指导教师奖 |
9 |
孙 旺 |
2016年,学生参加“语文报杯”暑期阅读知识竞赛团体奖和个人国家级、省级奖多项。 |
10 |
孙 旺 |
2017年9月,学生左千弛,作品《故梦》或安徽省第一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三等奖。 |
附件五:课题研究成果获奖的证书或文件(复印件为主)
附件六:课题研究的重要原始资料相关图片、电子文档和视频等(刻录光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