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二首》
(唐)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二首》,我们从幼儿园读到大学,甚至可以读到老。那些可以被不同年龄的人阅读,可以被不同程度地阅读的诗,那些经得起反复阅读的诗,我认为就是经典,这样的诗中包含了世界无法否定的真理。
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恐怕很难真正感知万物的生长,大米面粉从超市里买来,水果蔬菜也都摆在那里,似乎一切都可以买来,似乎都是被制造出来而非大地上生长出来的。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或从书上读给孩子,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孩子缺乏切身体验,也只能是“知道”而已。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孩子少而金贵,即使在农村长大的也未必有所体会。
李绅同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与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密切,且早在白、元倡导新乐府之前,他已创作了二十首,今已失传。李绅是一位心怀苍生的仁者,曾因触怒权贵而被下狱。这两首《悯农》,饱含他对农民的同情,以及对荒淫统治者的谴责。
我们先说说从幼儿园就会背的“锄禾日当午”。诗的言语再简单不过,然其滋味非亲历者莫能知。我们每天吃饭,有几个人真正感觉到每一粒米、每一口菜,都是凝聚着他人的付出,经过许多昼夜的生长,经受过各种天气的考验,又经历了很多人的加工运输,才最终来到我们口中?更不用说阳光、土地和水的馈赠。时常看到餐厅里的挥霍浪费,饱食终日者抱怨什么都不好吃。
如果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是农民的天命,那么“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便是人祸。刘永济先生在《唐人绝句精华》中评价曰:“此二诗说尽农民遭剥削之苦,与剥削阶级不知稼穑艰难之事。”若知稼穑之艰难,如白居易、李绅等诗人,必不忍心浪费粮食,更不会以荒淫无度徒耗民脂民膏。
日用饮食,民之质矣。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只要人还得吃饭,就不能不以农为本,就不能不敬畏天地。敬畏天地,就不能不惜福,就不会以“食色,性也”作为借口,从而变着花样暴殄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