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04 | 赵晓:2008盛世危言
2008年04月03日
《商界评论》杂志
两会世界瞩目,而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GDP增长目标确定为8%左右,CPI控制在4.8%以内,让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宏观调控的影子在中国经济上空飘荡。
中国是否需要进一步严苛的宏观调控?如果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经济会不会掉头向下从而进入又一个1998年?
文/赵
晓,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相对于前几年经济发展的顺风顺水,2008年似乎是一个迷局。
在多数经济学家眼里,2008年经济发展再高歌猛进似乎已不太可能,但也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新的一年到底会是什么样一个状态,尤其是物价不断创新高,更是让人感觉不敢放松“从紧的货币政策”。然而,如果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经济会不会掉头向下?同样没有人敢保证。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判断市场走势上,中国最顶尖的投资人士以及各位学者全是各唱各调,有人说还会是“牛市”,有人说会将变成“熊市”,还有人说可能是“猴市”(喻即震荡市),还有人说会是“猪市”(趴着不动)。我的看法是,“人市”的可能性最大。也就是说,2008年经济形势的变化,最终将取决于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以及可能出现的预期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当局对形势的看法及对政策的灵活掌控。
被震撼的市场
2008年,在国际方面,由于是大选之年,许多国家在政治上变得不稳定,其经济政策也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近期,国际经济明显有整体有向下的趋势,但美国经济是一路向下,还是在近期连续推出的刺激性政策支撑下企稳,仍有争论。究竟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如何,经济学家的水晶球模糊不清。
就算美国及全球经济掉头向下,对中国经济将形成什么样的影响也存在不同看法。一般认为,中国经济周期有自己的独立性,不会完全受美国经济影响,因此美国经济的走衰完全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加速成长为世界经济领袖的进程的契机。这一点,在上次亚洲金融危机当中就已初步体现,历史会否重演则不得而知。
2008年国内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很多。比如,近期从紧的货币政策正成为激烈争论的对象。2007年年末中央刚刚确定要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然而,由于2008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同时也由于其他一些因素,1月份的货币供应量反创了新高。有人认为货币政策实际上失控,至少从紧的货币政策并未在这一个月中得到体现,为此再次强调要紧缩货币。然而,也有人考虑到外部经济下滑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降温作用,主张吸取1997年宏观调控的教训,让货币政策有更好的灵活性,不必过于严厉地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
物价上升再创新高,物价又重新成为焦点话题。是用加大人民币升值的方法来化解吗?主意不错,会有立竿见影之效,但过于明确的人民币升值意图必将引发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升值的更加强烈的单边预期,激发更大的外汇流入压力,从而抵消降价之效,这一点则又会令央行倍感踌躇。显然,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
政策的不确定性还在于政府推出了新《劳动合同法》之类的新政,以及采取了价格管制的策略。从现在的情况看,劳动法对经济的影响是“地震”级的,也是相当负面的。然而,我们却缺乏有效的经验依据来推知其在2008年的最终影响效果。
房地产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明显。然而,近期,市场对楼市房价是否出现拐点的争论也达到了白热化状态——而在2007年的前11个月里,对于楼市房价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个又一个房价高涨的数据究竟是何原因。那么,房价将因何变化?
这里面有政策的不确定性。自2005年3月取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以来,央行已经先后7次上调了购房贷款利率。目前住房按揭贷款利率由2005年开始,提高幅度达47.45%。利率水平有可能已达到某个临界点。在这种情形下,会不会有新出台的政策成为压死房地产上升周期的致命稻草,实不可而知。
市场上,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的主动降价已对市场形成强烈震撼,其对市场心理的影响,可能犹胜于一次重量级房地产调控。其他企业是否跟进,购房者会否因此进入更加观望心态,进而由此演变成房地产的“杀跌”现象,可以说是又一个大的不确定因素。
2008年,是新一届领导班子换届之年。按历史惯例,这一年投资往往会突破性蹿升。然而,中央政府已经明确发出经济降热信号,加之新上任的领导更加具有与中央保持一致的特点,那么,投资究竟会怎样变化呢?国内国外的专家机构在这个问题上无法猜测清楚。
如果2008年出口增速下降,但投资增速和消费能与2007年大体相当,则2008年经济增速还会保持10.5%左右的高速。然而,这是一个下降的速度。假设经济增速的下降成为人们的普遍预期,并且人们预期这种增速的下滑还会持续,则尽管人们的收入不差,但由于对未来信心衰退,预期转悲观,则消费完全有可能突然放缓。近期,笔者在深圳的一些准备换车的朋友正转入等待,这意味着市场信心正发生危险的变化。
从经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目前还处于现代化中期,城市化进程仍在加速、人口红利、工业化上升因素等等都足以支持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但上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迭加,却使得奥运之年成了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一年。这显然是没有任何人在事先能够料到的。
警惕重蹈1998覆辙
2007、2008年以来的经济充满着不确定性。这种情形与1997、1998年有惊人的相似性。
第一个相似性,就是两者都面临着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但总体趋势则是不断恶化,而且恶化程度可能远远超出想象。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演变并不能完全看清,此后的恶化情形则超过了预料。当前,美国次贷风波所导致的全球经济恶化的影响也不能完全看清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看,宁可将事情看得严重点并作未雨绸缪,没有坏处。
第二个相似性,就是两者都面临着某些重要的经济临界点的变化,因而经济运行事实上是走在经济的十字路口。1997年,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已经进行了4年,而政策的效果是逐渐显现的,至这一年的年末实际上已进入了掉头向下的临界点。1997年,投资和消费的心理也进入了某个临界点,人们的信心和预期已经发生改变,稍稍风吹草动,就会掉头向下,这是另一个重要的临界点,并在事后证明是对经济影响最重要的一个方面。2007年以来,这一轮的宏观调控也已经进行了4年,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显然也进入了某个临界点。比如,不少人开始提前还贷,说明市场已对贷款利率感到不能接受。如果继续加息,则观望中的房地产市场随时有可能雪崩。此外,2007年以来,我们还看到“中国制造”也正处于某个临界点,1300多家企业撤出珠三角,说明至少劳动密集型的一些制造业已经无法生存于中国大陆。再就是,房地产业亦正处于某个临界点,由观望而出现一次调整的可能性已经高达70%。由于房地产是重要支柱产业,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30%,因此房地产业一旦出现调整,可以预料中国经济也必将掉头向下。
第三个相似性,就是物价的压力仍然在指数上彰显,致使政策导向很容易出现迷惑,难以灵活调整。1997年,CPI仍然高达6%,这使得全社会尤其政府仍将关注的焦点锁定于物价,政府也因此作出了继续从紧的决定,并向全社会全力释放这一信号,由此导致了致命的调控结果,那就是全市场的信心和预期发生逆转,最终良好的增长势头失去,经济陷入到长达数年的通货紧缩之中。当前的社会信心和预期同样处于某个临界点,完全有可能发生逆转,从紧的政策搞得不好,就会重蹈“1998覆辙”,让经济失去高速增长的势头。
两种前景
显然,中国经济当前正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假如中国经济能够调控得好,把握得好,则中国经济仍有极大的机会保持高速增长,从而在美国经济下滑时,更加加快成为世界经济领袖的进程。这可以说是一次战略性的机遇。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则未来的经济变化,也有可能失去这一轮高速增长的势头,掉头向下。
当前,最需要警惕的是重蹈“1998覆辙”,那就是政策的应对缺乏灵活性,反应滞后,僵化的政策最终断送了一轮中国经济增长的行情,让经济陷入泥潭。从这个角度讲,当前政策调控的机会之窗仍未失去。中国政府应该利用“两会”召开的机会,开始向市场吹去暖风。虽然不见得马上调整政策,但的确有必要稳定市场的预期和信心。从这个角度讲,政府工作报告过于强调物价的稳定,并提出过于保守的增长目标,给市场吹去的仍是冷风,而现在是有必要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