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投毒事件拷问我们的道德底线
马鞍山雨山实验学校
查辉
最近“埃及浮雕事件”刺痛了国人的自尊心,15岁的中学生“涂鸦”拷问我们的道德底线,长城古砖、古树名木上一个个中国人的名字也同样被钉上了耻辱柱。可是这种见怪不怪的现象,让很多国人不以为耻。如今的学校,在好端端的课桌上、干净的墙壁上、甚至讲台和橱窗上涂鸦已不鲜见,学生中总会流行着一些老师的不雅绰号。
还有前不久发生在校园里复旦投毒案,再一次折射出事件背后的生命追问,是个体性格扭曲和心智不健全,因为人格健全的人知道如何用理性控制而已。
有人将其归之于唯利是图社会风气的影响,教育被功利化。勿以恶小而不为之、生命的价值观显得一文不值,漠视他人生命,甚至粗暴地剥夺他人生命,凸显了生命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不可或缺。
穿透事件的背后,我们不应止于道德批判,而应拷问我们的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出现了问题。敬畏生命、敬畏法律,是人之为人的起码准则。理想的学校道德教育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教育是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若偏离了关乎个体生命、集体意识以及人性关怀基本的伦理立场,传统文化的缺失,教育不免被异化,会偏离本来的目标。
教育学家认为,每一个未成年身上,都投射着父母亲人的影子,投射着成长环境的影子。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在文明社会的今天,却是我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个盲区。
如今如火如荼的以成绩为评定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仍在继续,孩子们早出晚归,有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兴趣班,还有那么多因为学业压力而选择轻生的孩子,我们的素质教育什么时候才能够进行。
其实中国儒家文化思想影响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儒学“仁礼一体”的体系中也包含了法的内容,礼的作用主要是预防犯罪,法的作用主要是惩罚犯罪,这也就是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
文化是教育的基本内核,是育人成才的根基和学校工作的轴心,肯定、赏识和激励是促进教育对象发展的最主要策略与方法,而挫折、打击,甚至惩罚,也是教育的应有之义。教育有时也需要冰点,毕竟,没有惩罚,没有挫折的教育,是不完整的。
学校德育理应回归生本,把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德育教育中,发挥校园文化潜在的规范作用与非强制性的导向作用。如今我市有几所学校将“弟子规”中的养成和规范的内容提炼出来,融合到校园文化之中,打造文明礼貌校园,让粗俗的言谈举止受到约束;营建团结和谐集体,让破坏团结的不良行为得到收敛。
我们期待社会、学校和家庭尽快重视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培养自我完善、自我保护的能力。《弟子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弟子规》有效融入到中小学校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值得思索。
践行弟子规,因为它不仅是文化内容,更是做人的行为准则,而落实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更加重要,使学生懂得中华民族的礼、孝、信等传统美德,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少年强,则中国强!希望能够从我们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让“浮雕、投毒”事件不再发生,我们的社会更和谐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