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入学后主要的不适应及对策
马鞍山六中 鲍先学
初一新生入学后,往往有一个过渡时期。在此期间,学生常常表现出对初中学习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不适应中学教师的管理方法
1.师生接触机会变少,师生感情容易淡化。从群体管理上看,小学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两三科,科目少,师生接触多,师生朝夕相处,情深意浓,而进入初中后,学生要接受十多位老师的共同教育,通常一天要换五、六位老师,学生对老师感到陌生,而教师除语、数、英兼任两个班的课外,其余教师往往兼任3—4个班的课,老师对学生也感到陌生。师生间交流的机会明显减少,加上课节多,个别辅导也困难重重,老师们感觉:找学生谈话都不容易。而学生对老师的称谓也变为“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电脑老师”。
2.班主任管理相对粗放化,学生感到难以适应。从班级管理看,小学的班主任基本是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是一种“保姆式”的管理,而中学阶段,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及教育规律,实行自主型教育方式,提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协调发展”。班主任是引导者、指挥者,学生见班主任的机会相对少了,爱打“小报告”的在初中也行不通了,感到不习惯。有的同学说:“小学时,班主任时时和我们在一起,告诉我们该干什么,该怎么做,进入了初中,好像一下子没人管了,觉得很不踏实。”这种情况下,有的同学学会了逢场作戏。班主任“在”与“不在”,是否是班主任的课都有了讲究,以至于有的同学班主任的课学的好,作业按时完成,其他的课视教师的严厉程度而定。
二、不适应中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1.不适应中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形式。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教师的角色在不断发生变化,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导致学生由小学时跟着教师教鞭走,到拿起书本自己走这一变化学生适应难度大。“靠天吃饭”行不通,“靠自己吃饭”才是初中生,这是每一位学生应该知晓的。另外,初中老师讲课节奏快、内容多,需要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课前预习、课下复习、强化记忆,需进一步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2.不适应教师课堂提问方式。过去的课堂提问是有所侧重的,学生为提问而积极准备。而在初中探究式、发现式的新课堂里学习,小组间发言成为主要形式,小组代表发表讨论的结果,另外加上初中学科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同一问题的提问面也明显减小,有的同学甚至几节课都得不到提问,因此有的学生误认为初中课堂轻松多了,自我要求降低,于是导致轻轻松松地学习,糊里糊涂的不及格。
3.不适应初中作业布置的模糊性。小学作业量化性强,一遍、两遍……,中学既有可量化的书面作业,更有大量的无法量化的模糊作业,如初中强调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我检测、课外阅读、动手实践等,这些不可量化的作业要靠学生主动完成,但由于学生年龄小,部分学生沿袭过去的传统,仅做可量化的作业,这样,有的学生反倒觉得上初中后轻松怡然,并不像人们所感到的紧张。
4.不适应中学学习方式的变化。新课程改革下倡导中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近几年,中考命题发生显著的变化,总的说已由知识立意转向了能力立意,仅靠小学阶段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已远远不适应中考形势的变化。小学教师辅导以个别辅导为主,由于初中教师授课班级多、课节多,所以在坚持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同时,更侧重于集体辅导。由于方式的变化,初一学生误认为:中学教师管得松,有机可乘,出现了课上不认真听,课下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等现象。这些学生学习的结果就是成绩直线下滑。
对初一新生表现出的种种不适应,初一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注重几方面的工作,以使学生尽快融入初中学习,主要的对策有:
一、开展有效的小学初中教师教学衔接交流活动
1.初中老师要提前知道小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教学管理模式,不能只按自己的理解和习惯安排教学和组织管理。要通过座谈、听课、观摩等方式,提前到小学去适应自己的学生。了解小学生尤其是六年级学生的班级管理模式、学习方法、学习内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作业布置方法等等,以便有的放矢地制定初一新生入学后衔接阶段的管理和学习方式。
这种教学衔接活动应由初中教师占主动,既要了解小学生“有什么”,更要了解小学生“需要什么”,还可以通过沟通,告诉小学老师中学生“需要什么”。
二、初中要有“小升初管理和学习预备期”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初中的学习和生活。
1.初中要准备“小升初管理预备期”,要求班主任适当延续小学管理模式。中学阶段,根据初中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及教育规律,实行自主型教育方式,提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协调发展”,这本身没有错,但在新生入学阶段,还要用较长时间延续小学的班主任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保姆式”的管理,而不能指望新生一下子就能适应自主管理模式。我校根据学生特点,一般要求初一班主任要有一学期的“保姆式”的管理时间,再逐情落实自主管理的方式,从近几年的管理效果来看,还是有一定成效的。
2.初中各学科老师要制定详细的学科学习方法培训计划,在新生入学阶段让新生知道该如何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要求。虽然有经验的初中老师在新生入学后都会做这一工作,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课时紧张、对小学教学认识不足等原因,这方面往往做得很不够。比如,语文科目,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但如何进行预习?预习要做到哪几样具体的任务?如何检查预习?预习不到位有何措施?这些“培训”要立足于学生学情,布置到位,检查及时。
三、新生入学教育不能只是以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为主的军训教育,而应当是初中入学全方位的培训教育活动,形式要活泼生动,亲切可感,最好是将家长的培训纳入到新生教育中来。
近几年,初中入学军训教育开展起来了,也有较明显的成效。但其目的单一,形式单调,面目可怖,不利于新生心理上的小升初衔接。在不放弃军训教育的同时,可以开展一些形式活泼生动、亲切可感的入学教育活动,比如我校开展的“师兄(姐)师弟(妹)手拉手”活动,“新生才艺展演”活动等,对新生进入初中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氛围融入的作用。
新生入学教育更应该加进家长培训的内容。我校以“孩子是中学生了”为主题的家长学校每年8月底开课,分两到三个专题,和学生入学教育同步进行,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