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什么要打击利比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钟实编译西方国家对利比亚这个主权国家的命运似乎早就做出了判决。这里指的不是西方特工机构煽动的反政府行动或者联合国安理会最近的决议,而是指西方制定和实施的消灭利比亚的战略。在西方设计的“大棋局”上,很多年以前利比亚就被插上了小红旗——要对它进行轰炸,现在正在实施轰炸。
年9月1日,以卡扎菲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得到了西方的支持。西方国家这样做不是出于关心在君主政体统治下受苦受难的利比亚人民的福祉,而是心怀鬼胎。因为他们估计卡扎菲没有长期治国计划,没有广泛社会基础,在阿拉伯世界也没有政治威望,因而支持其上台便于加强自己在利比亚和非洲的政治影响,目的就是建立一个从属国。可是,西方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利比亚新政权建立之初,反帝、反西方的倾向就显而易见,而且不仅是在口头上。
卡扎菲政府对西方的第一个严重打击是在1969年10月7日。利比亚常驻联合国代表在联大第24次会议上发言,第一次表示要废除自己国土上的所有外国基地。随后,利比亚领导人便通知美英驻利比亚大使废除了有关条约。
向外国资本在本国经济的阵地发动进攻,是利比亚对西方的第二个有效的打击,这也成了西方判处利比亚政府的第二条罪行。做到这一点要比驱逐外国军事基地困难得多。首先,1970年利比亚政府发布命令,将所有银行国有化。然后,在1973年利比亚控制了本国的整个石油工业。最终,利比亚将所有外国石油公司收归国有。而凑巧的是,此时西方石油公司为了尽量减少对波斯湾廉价石油的依赖性,将大笔资金投向了利比亚,因为利比亚的石油不需要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
对资本发动的第三次进攻触及了当地资本家的利益,这次进攻是最大规模的而且有思想基础的。1977年9月,卡扎菲提出“经济自治”,作为国家经济生活的发展原则。从卡扎菲与铁托关系密切以及社会主义南斯拉夫自治理论的发展来看,卡扎菲想采取的正是这种思想。后来,利比亚开始让企业职工集体管理自己的企业。卡扎菲对此项改革进行了思想阐述,而这是与资本主义本质相矛盾的。比如,他揭露了雇佣劳动的奴隶本质,宣扬劳动者有权支配自己生产的产品,“人应当根据自己的能力劳动并且取得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报酬,而更多的成果应当用于积累社会财富。一个人集聚过多必然会导致另一个人需求的减少,而这是不能允许的。”
同年11月起,利比亚开始在生产、贸易和服务领域宣传“是伙伴而非雇工”的口号,后来又实行了“住房归己”的原则。1978年5月,利比亚颁布法律,废除租房制,而原租户变成所租房屋的主人。利比亚实行的国有化不是直接剥夺,不同于1917年的俄国或二战后一些国家采取的做法。在利比亚,一切都做得很得体。比如,原所有者在得到补偿的同时,还可以参加企业的管理,但“与生产者同权”。但是,利比亚的大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不能同意,把卡扎菲的社会主义改革看成是“人民抢夺”。部分穆斯林领袖人物也反对政治和经济领域的新措施。
尽管有国外积极支持和策划的抵抗活动,甚至出现了一系列暗杀事件,卡扎菲还是实施了自己大部分的计划。在今年2月份动乱开始之前,每个利比亚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基本都可以得到满足:粮食和其他食品很便宜,交通和汽油几乎不要钱,所有居民几乎都拥有免费的住房。
西方之所以制定消灭利比亚战略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利比亚领导人的政治方针。这是一种非资本主义的、非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即所谓“第三世界理论”。卡扎菲在1976年至1979年撰写的《绿皮书》中阐明了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且基本已经实现。他试图建立的“直接人民民主”制度,严重冲击了西方唯我独尊的自由式民主旗帜。而自由式民主旗帜是西方在被控制和被占领地区所极力宣扬和推行的。况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是,利比亚的确成为了一个较为成功的国家。以下数字可以作为说明:
年3月被轰炸之前,利比亚按购买力计算的人均GDP是1.38万美元,这比邻国埃及和阿尔及利亚高出1倍以上,比突尼斯高50%。利比亚有10所大学、14所科研中心,还有众多符合国际标准的学前育儿机构、学校和医院。就人类发展水平而言,利比亚人均寿命达到77岁,在非洲国家首屈一指。利比亚2001—2005年间通胀率只有3.1%,作为通胀率最低的国家曾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如果把人权理解为有尊严的生存权,那么利比亚落实这种权利的程度比一些民主国家要高得多。所以,有人士认为西方奉行推翻利比亚现政权的方针并非是出于关心人权。
促使西方实施消灭卡扎菲政权的计划还有一个动因,那就是卡扎菲在2009年9月在64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不顾会议发言不超过15分钟的规定,卡扎菲在96分钟的演讲中严厉抨击西方发达国家的政策,指责他们实际上在执行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发言中,卡扎菲称联合国安理会为“恐怖主义委员会”。卡扎菲手里拿着《联合国宪章》说,按照这个文件,只能在所有成员国同意的情况下才能按照联合国的决定使用军事力量,可是联合国成立以来,“大国对小国发动了64次战争”,而“联合国在制止这些战争方面却无所作为”。卡扎菲离开讲台时高呼:“是你们造就出希特勒,而不是我们。是你们迫害犹太人。是你们制造的大屠杀!”西方是不能原谅这样公开的指责的。
西方打击利比亚政府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利比亚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资源。把“茉莉花革命”的病毒带到阿拉伯世界的目的多半就是要消灭和肢解利比亚。
年,当利比亚发现了一系列石油储藏地之后,石油储藏量跃升为30亿吨,位居当时世界首位。一些特大型油田如瓦哈、因提萨尔、拉古拜、侯夫拉等,紧临苏尔特湾,全都有石油管道与港口相连,有专门的石油装运码头。此外,利比亚的天然气储量有6750亿立方米,居非洲第三位。20世纪90年代初,在锡尔特盆地又发现了大型的天然气田。
在考虑经济利益时,亚欧一些新兴国家因素也是西方打击卡扎菲的原因之一。这些国家近年来与利比亚政府签订了大额经济协议,在利比亚拥有广泛的投资项目和能源领域的密切合作。西方当前打击利比亚,自然会对这些新兴国家产生影响,使其遭到重大损失,遏制国内经济的增长。更为关键的是,西方利用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在利比亚布局,既能有效阻止新兴国家对非洲的渗透和施加影响,也可以阻断其从利比亚获得石油供应。
鉴于至今不明朗的日本地震灾害后果以及核能利用的不确定未来,今后传统的碳氢化合物燃料的意义是毫无疑义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爆炸最终让西方战略家确认:必须加紧对利比亚采取行动。卡扎菲很强硬,是个“硬核桃”,一次挤压没有破碎,这有些打乱了西方策划者的步骤。但是,他们并不打算放弃既定目标。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1970和1973号决议,与其说表明了国际法的种种原则受到践踏,不如说表明了西方战略家和策划者制造“可操控的混乱”和搞垮利比亚政府的坚定决心。在此基础上,西方的军事行动仍将继续。
利比亚的未来应由利比亚人民自主决定。冲突各方通过对话、谈判等和平方式解决有关争端与分歧,有助于寻求解决当前危机的出路。国际社会应为推动利比亚问题朝着政治解决的方向发展作出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