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第二篇:三次转折的磨练——从“林一轮”到“超级丹”
 
   
中华博客联盟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返回首页

                       
              

                  第二篇:三次转折的磨练———从“林一轮”到“超级丹”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磨练让他学会认真,“自己的路,认认真真地把它走好”。失利让他开始勤奋,“没有一个运动员是天才,他必须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成功让他实现超越,“能够和这些伟大的运动员靠近”。林丹,三次转折成就当今羽坛第一人。

             

   北京时间2011814,在伦敦举行的2011羽毛球世锦赛结束了男单比赛的争夺,林丹在首局落败的情况下2-1艰难逆转世界第一李宗伟,夺得本届世锦赛冠军,也是林丹的第四个世锦赛冠军!也夺得了他第15个世界冠军。

   华丽的后场扣杀,细腻的网前技术,漂亮的鱼跃救球,出众的连续进攻能力,网前扑杀气势逼人。这就是林丹,目前世界羽坛拥有冠军头衔最多的男单选手。“不要说他是一个奥运冠军,他是哪一个世界冠军,他保持着多少次世界第一,保持了多长时间,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林丹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还要从他的三次转折说起。我们还是接着上文中林丹在1995年入选解放军队之后说。

   林丹的第一次转折是在1997年,那一年他14岁,还是解放军队的一个小队员。

   “当时我们在97年,年底的时候去福建的莆田南日岛军训了20天,当时我还在喜欢看那些科幻片,美国大片,或者崇拜哪个明星。去了20天回来,真的就觉得这些解放军战士真的很了不起。体验20天下来,自己都快受不了了。当自己回到部队里面,如果想要成为一个很好的运动员,就要把自己的路认认真真的走好。这段经历让林丹学会了认真,即使是现在,他仍然是训练场上最认真的队员。

   “林丹的训练在队里是质量最好的,基本上没人达到他那种训练态度。真的对自己要求非常非常高。所以跟其他的运动员不太一样,就是在这里。该怎么练就怎么练,非常投入地练。我觉得这一点可以延长林丹的运动寿命。”--------------钟波军旅生活的磨练,让林丹获益匪浅。直到今天,林丹获胜后还保留着这个招牌动作:军礼。      

        

   “一个是对解放军的致敬,还有就是告诉别人我也是一名解放军队员。我不但是国家队运动员,也是一名解放军。我对自己的从军经历非常骄傲。”

   凭着这股认真劲,林丹很快就从同一批运动员中脱颖而出。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男单半决赛,18岁的林丹战胜了当时的名将陈刚,赛后林丹入选国家一队。

   “当时就觉得,一线队伍,终于进入国家一线队伍了。人家问‘林丹,你穿多大衣服啊?’我觉得很兴奋,要发国字号的战袍了!能够穿上有中国国旗还有自己名字的球服,这是我的第一件比赛服。“穿上国家队队服仅一年,2002年,林丹就获得了第一个公开赛冠军。2004年,他作为男单一号主力,帮助国家队重夺汤姆斯杯,也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就在林丹被人们誉为“天才选手“的时候,他遭遇了第二次转折。       

       

   2004年雅典奥运会,林丹首轮造淘汰。

   这是年轻的林丹第一次与奥运会相遇,而且被人们寄予了很大希望——2000年初出茅庐的吉新鹏男单封王,很多人都希望林丹能够像自己的师兄一样,拿回这枚分量最重的羽毛球金牌,当然林丹也拥有这个实力。当时的林丹正在经历着实力的迅速上升,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第一,他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胆大心细有霸气,这些都是林丹征战雅典奥运会的武器,但是没想到他倒在了第一轮。

   “2004年之前的一年我的比赛整体状态都不错,而且在很多的比赛当中也拿了很多冠军,包括汤姆斯杯等等的一些比较重要的世界大赛都拿到了冠军。但是一到了奥运会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气氛不一样,会感觉很到压力,所以当时在场上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是那种抗压力的能力不是很强,因为这是之前自己从来没有体会过的一种经历。而且当时场上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去扭转这样的局面,因为没有很好的经验,所以当时第一场就输了球。

    很多人都说林丹当时输球是因为轻敌,把自己看得太高,但是只有林丹自己心里清楚,他输是因为太重视比赛。

    我觉得其实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我觉得还是想法太多了,应该说确实和任何一个比赛有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又特别想展现自己的实力,特别想拿这块金牌,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自己心理如果没有摆正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很难能把自己正常的水平发挥出来。一般打别的比赛的时候可能释放一点,我深知能够打得比原来更好一些,你在奥运会的时候恰恰这种感觉释放不出来,被很多想法所压着,所以在加上自己有点紧张,对手再发挥好一些,这种感觉就会觉得打得很辛苦,而且打不出自己的风格。

    尽管不会再多提曾经的奥运经历,但是林丹确实还记得当时的每一个细节。

    比赛之前我就把对手的录像看了一遍又一遍,对手苏西洛我在全英半决赛是很轻易赢的,我知道这场球不好打,所以准备还是挺充分的,但是去比赛以后我觉得被对手了解得特别多。当时比赛一开始的时候我就以大比分落后,我就觉得今天这场球我会很吃力,因为我觉得我每一个进攻的弱点,包括我一些技战术的配合都能够给对手防住,甚至能破掉我的一些战术球。再加上心态不对,我开始紧张了。在平分的时候,我觉得拿他的分数都很困难,而且他已经练出一个很好的心态和我打每一个球,所以我一直不停地在失误,他能够一直保持很好的信心。而我在场上却找不到很好的办法和他比赛。

    刚输了球的林丹还很平静,他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输球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就得承认他打得比我好,但是也没有太多的想法,整场比赛结束完以后接受一个短暂采访,当我坐上大巴准备回奥运村的时候,才开始意识到我的第一天比赛就已经结束了奥运会,自己当时应该说是一片空白,不知道干什么,只知道自己输了。真正比较难受的是,自己第二天睡一觉醒来以后这个感觉会越来越强烈,不相信自己的奥运会已经结束了,很不甘心地结束了。

    这就是林丹的第一次奥运经历,简单到只有比赛结果和对手被人们记住了;不过这次简单的奥运旅程却让林丹懂得了奥运会的不同。

    在雅典之前经常会看一些别的国家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录像带,我看他们的比赛我就觉得,和以前正常的录像带对比,感觉就像两个人一样。现在我也感觉到了你越是水平高,奥运会越会发挥失常,因为你所承受的压力会比一般队员大,你就会自己就是要冲着这个金牌去,有这种想法可能在场上你就会有很多的球打不出来,而且会打得很拘束。所以我现在也提醒自己,就算有实力去冲这块金牌,也不要让自己想太多。

    之后的2005年世锦赛,林丹又大比分输给陶菲克。

    “当时我最大的体会就是,爬上去真的很快,但是你掉下来的时候会更快。从青年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像还可以,但是被现实的比赛成绩一次次痛击的时候,才发现或许事实上并不是那样。没有一个运动员是天才,他必须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有可能会换来一点收获。”

    第二次转折让林丹学会了勤奋。认真,勤奋,再加上先天的天分,2006年前后,超级丹的时代开始了。

    2006,2007连续两届世锦赛冠军

    2005,2007两届苏迪曼杯冠军

    2005,2006两届世界杯冠军

    2004,2006,2008蝉联三界汤姆斯杯冠军

    这一切让林丹再次燃起对奥运金牌的渴望。这样的渴望,让林丹在备战奥运时无论是训练强度还是心理状态都接近了极限。     

       

    “他对自己练得太狠了,我当时就很担心。我跟他说,你现在练得这么辛苦,我怕你疲劳过度。到奥运会时,你如果很疲劳,状态一定不会太好。他却跟我说,不行。我必须把每天都当成奥运会决赛那样训练。”---------谢杏芳

    林丹每天都像对待决赛一样训练,他的奥运决赛却像是训练中的表演一样,如此轻松,如此优雅,如此完美。

    “从开局的第一分到结束的最后一分,这是我职业生涯里打得最完整的每一分。”

    尘埃落定的那一刻,林丹完成了他的第三次转折。

    “确实很开心。打完之后觉得,不只是因为拿了奥运会冠军很兴奋,而是我释放了,所有的一切我都释怀了。可以给自己一个很好的交代。”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号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   网站地图   本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