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企业与市场
第一章
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
第二章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
第三章
市场与企业
第四章
经济规制政策
第五章
环境保护政策
第六章
教育政策与公共卫生政策
第七章
收入分配政策
第八章
反周期政策
第九章
科技政策、人口政策
附录:博弈工具
大作业
•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反垄断政策理论与实践(以某行业为例)
•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及其存在问题
•运用所学理论讨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
•运用所学理论讨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
(要求:A4纸打印,注明小组成员及贡献)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决策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摘自:曼昆《经济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8月
第一章
市场经济与资源配置
第一节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市场经济改写人类历史 “共赢¡±
1、麦迪逊:1820—1998
人口增长5.6倍
,人均收入增加8.5倍。
而第一个千年人口与人均收入都没有增长。经济增长的历史可以归结为:自我调节市场不断扩张,征服整个经济,并使它理性化。
2、我国发展市场经济20多年的巨变。
二、为什么美国的劳动力比中国的劳动力值钱:资源配置问题
判断经济体制好坏的
标准:交易费用、资源的有效配置
1、经济机制的两个关键问题
1)信息问题:所制定的机制是否是信息最有效的(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信息量最少)
2)激励问题:个人目标是否能与整体目标一致。兰格市场社会主义即使解决了信息问题但仍解决不了激励问题。我国的教训。
2、市场经济发展两个关于人的假定
市场经济是分散决策的、通过市场价格(自由交换)实现资源配置的经济制度。
1)人是自利的,人们通过追求自身利益而推动了社会发展(保护私人产权制度确立的激励)。
“看不见的手”(价格体系用一种简单而又清楚的信号指导人们行为,
使复杂经济关系简化,降低信息处理成本)使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相一致。铅笔的故事
注:①毫不利已逻辑不通
②自利不能侵害别人的自利,博弈产生制度保证
2)人是自由平等的,自由选择交换达到共赢(交换、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扩大市场)
人权与特权,产权保护与经济发展
限制政府特权与民主政治
讨论: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1、茅于轼
我所认识的经济学
郑州大学出版社
2、田国强
激励、信息及经济机制设计(A)汤敏,茅于轼
现代经
济学前沿专题 第一集(C)商务印书馆
3、天则数字图书馆
茅于轼、盛曙洪、张曙光主页及“天则双周”栏目
4、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
北大经济研究中心简报2005第61期
5、陆丁
看得见的手—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M)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二节
市场失灵
一、怎样评价“效率”
评价资源的使用是否有效率的标准应当是:如果资源采取别的使用方法,能够在任何他人未受损害的情况下,使至少一个人的经济福利得到提高,就可以说它目前的使用是低效率的。如果在不损害任何他人经济福利的情况下,已不可能再找到资源使用的其他方法来增进任何一个人的经济福利时,就可以说此时的资源使用是高效率的。
这个用来评价资源使(配置)效率的标准,人们通常称之为帕累托效效率,或帕累托最优。
二、垄断造成的市场失灵
1.垄断企业的弊端
2.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规模经济十分显著,表现为它的平均成本曲线在相关产量范围内,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三、外部经济效应和政府的对策
1.外部经济效应和市场效率
当经济作为人的生产或消费行为对其他人的福利造成影响时,就产生了外部经济效应。外部经济效应分负面外部效应和正面外部效应两种。存在外部性的原因往往与不能明确产权有关。
存在外部效应时,成本(效益)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只包括企业支出(效益),只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的成本(效益),称为私人成本(效益);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把社会受到的损失(好处)包括在内的成本(效益),称为社会成本(效益)。
有负面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有正面外部效应的情况下,社会资产大于私人效益。
上图是指存在负面效应情况下的企业决策。企业根据私人成本来作决策,产量应定在Q1上;若根据社会成本作决策,产量应定在Q2上。Q1和Q2之间的差额,说明由于负面外部经济效应的存在而导致资源配置上的失误。存在正面效应情况下的分析也类似。
2.政府对策
政府干预的原则是:使外在成本或外在效益内部化,以便使企业的产量决策能够符合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外在成本和外在效益分析是指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以及社会效益私人效益的差额。
存在负面效应的情况下,政府应按外在成本的大小对企业征税或罚款;存在正面效应的情况下,政府应按外在效益的大小对企业进行补贴可奖励。规定财产权的政策,使私人成本(效益)与社会成本(效益)趋于一致(科斯定理)。
四、公共物品及其供给
1.什么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一般具有两个特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具有非排它性。两个特征都具有的商品,称为纯公共物品,例如国防建设。只有前者特征,不具有后者特征的商品,称为准公共物品,例如修建一座公园。具有竞争性和非排它性的是公共资源,如街心花园、公海。
2.公共物品的供给
公共物品的非排它性,决定了它的供给者不可能向消费者收费,而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则决定了这种收费是不需要的(因为为多一个使用者提供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生产,政府可以通过征税来强制消费者付费。准公共物品既可以由私人企业来提供,也可以由政府来提供。但由于准公共物品的投资较大,大多数情况下,由政府提供更适合,政府可以为它定低价格,然后用税收来补贴。
五、信息不完全性和政府介入
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对产品的有关信息掌握得并不充分不完全,就有可能对商品的价值作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导致错误的选择,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就不可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这时需要政府的介入。
政府介入的措施很多。例如: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和商标法等法规措施;政府还可以要求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成分,功能和生产日期等。
凯恩斯学说揭示了另一种类型的市场失败:即个人因“合成谬误”的理性行为导致整体经济灾难的情况。
政府也因为伦理道德和收入财富整体不均的原因
而对市场运作加以干预。
此外,发达国家还出现了服务部门的成本病,即医疗、教育等需要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类似手工艺服务业出现了服务质量下降,而成本却越来越高。其原因是:与制造业相比,个人服务生产力的进步是很困难的,这两个部门的成本增长的累计差异使服务远比制造业的商品贵。如社会计划者不能认识到成本病的原因(劳动生产力的不均衡增长),就会推出一系列无用的规则。政府失灵
传统市场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区别除交易方式(产生对政府的需求)不同,还表现在对于经济人及其产权,政府不受制度的约束。
现代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法治。法治的经济作用一方面约束政府,使政府承诺可信;另一方面约束经济人:界定及保护产权、执行合同;维护竞争,部分地规制市场;对价格的管制、对贸易的限制、产业政策等。
第二章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国家悖论”与有限政府
一、国家的起源、“国家悖论”
1、国家起源假说:保护产权和实施合同强制性的制度安排
2、国家悖论:一个有能力保护产权的政府也同样有能力剥
夺公民的财产
二、宪政改革与“有限政府”
1、英国“光荣革命”,代议制议会在欧州的发展与经济增长
2、宪政(有限政府)
宪政是指政府依照宪法规定行使权力和处理事务的一整套制度和观念,
简言之,宪政即是指有限政府,宪政的核心是法治,即经济参与者与政府都
置于法律的限制与约束之下。法治(rule
of law)与“依法治国”(rule
by men)
的区别:无限政府与有限政府。政府对法治要有明确可信的承诺,包括分权制衡、
公民自由、独立司法和权力有序转移等。
阅读:杨哲英.比较制度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1
1215年《自由大宪章》强调国家对贵族和自由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保障,确立了国王必需服从法律的基本原则。1688年后《权利法案》,其中有废王条款,使英国从君主专政政体走向君主立宪政体。
代议制议会在英国发展有以下原因:岛国;国内王位经常几人竞争;出口产品的性质都决定英国没有理由建立庞大的中央集权政府。
第二节、政府的职能
一、政府与市场的区别
市场是一种分散决策、自发形成、自由竞争的交换体系;政府则是集中决策、人为设计、分层管理的行政组织体系。政府作为一个政治组织,在整个政府与市场关系中,一端是完全不管,自由放任;一端是实行统制经济。政府一般是处于两端之间的,这取决于政府对市场的替代,或者市场对政府的替代。民主政治几乎都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制度之上的,反过来市场制度却不见得一定要同民主政治相联系。但如果经济上是统制经济,那么在政治上是无民主可言的。
二、政府的优势
1、强制性
政府拥有合法的暴力解决外部性和公共产品收费问题。与企业和非赢利组织的区别
2、规模经济性(自然垄断性)它的决策可以涵盖全社会,集中力量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的。
“双刃剑”
低质高价、自我扩张、政府自己利益等
三、政府的职能
1、政府的职能:保护功能、生产功能、再分配功能
2、政府的活动领域:根据上述三种功能,可把政府活动划
分为两个领域。
1)强制性领域
如秩序的维续
2)非强制性领域
如强势群体扶助,基础教育、公共信息
3、对政府活动领域的分歧
1)自由主义:认为政府只宜存在于强制性领域;在非强
制性领域,只能做私人不愿无力做的事,且非赢利
2)干预主义
讨论:市场经济中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第三节
政府失灵
一、有限作用
(1)有限信息
(2)有限控制
(3)时滞限制
(4)有限决策
二、公共决策
1)公共决策的复杂性
:偏好显示问题和偏好加总问题
(1)在实行民主政治体制的国家中,政府官僚的偏好就是全体选民的偏好
(2)在集权国家中,统治者的偏好就是全体人民的偏好
(3)在专制国家中,独裁者的个人偏好就是整个社会的偏好
2)偏好加总问题——阿罗不可能定理
1.投票悖论
2
.理想的投票机制
(1)群体理性
(2)不受限制(3)帕累托最优(4)独立性
(5)非独裁
3)政策实施的复杂性
三、官僚行为
1)官僚的特征
(1)无产权约束
(2)高度垄断
(3)无明确的考核指标
(4)无有效的成本分析(5)监督困难
2)官僚行为
四、寻租行为
寻租活动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政府官员的¡°政治创租¡±与¡°抽租¡±。
讨论:如何解决政府失灵
阅读:
1、张曙光,如何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
析政
府制度(A),为什么中国缺少像样的企业
家(C),郑州大学出版社
2、盛洪
①制度起源(A)
②为什么制度重要(A)
③面对新的国际竞争政府形象的变革(A)
为什么制度重要(C)
郑州大学出版社
•政府弊病的救治
民主制度、法治(防止过度司法化)、政府之间的竞争以及无形的制度
•政府制度变革的方向
1、建设宪政
宪法与宪政。宪法是法律之法律,规则之规则。规则的选择和规则内
的选择。宪政是约束政府,首先政府管制不要越界;其次不要因技术原因破坏宪法原则(铁道部春运调价没有经过听证会、大连缺水);再次,政府不能自我授权;最后,宪政建设不能自我监督。
2、探索民主制度
认识民主的弊病(多数对少数的暴政、福利病);形成民主的文化;正确运用民主的权力。
3、走向法治
首先是宪法的司法化问题(青岛考生依宪法告教育部);其次,从普法到人民立法;再次,形成对司法体系的法律约束;最后,要形成一个有独立文化传统的法律服务队伍。
第三章
企
业
与
市
场
第四章
经济规制政策
第一节
经济规制的经济学基础
一、垄断与垄断管制
发达国家限制垄断的政法措施,基本上是根据产业结构、企业行为和营业状况这三类标准,把促进“可操作竞争”作为政策目标。具体措施主要通过限制垄断的立法,由行政机构进行监督,由司法机关加以执行。
美国的限制垄断法的特点是以限制造成垄断的不公平竞争的行为为主,各国经验表明,限制垄断必须用“可竞争市场”概念(新加坡);必须让公平的市场竞争来选择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政策的重点在于限制不公平竞争行为、保证企业进出行业加入竞争的自由。
二、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
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的理由:防止过度竞争;解决企业生产的非效率;实现公平。规制的困难。
三、所有的自然垄断产业都需要经济规制吗?
强自然垄断与弱自然垄断
四、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政府规制俘虏
理论。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被规制企业完全可能向政府提供虚假信息,使政府制定有利于自己的规制政策,导致政府被垄断企业俘获。
奥尔森集团理论说明在规制政策制定中,小利益集团往往占上风。
政府规制者有私利的需要,垄断企业通过寻租可能将规制者俘获。
政府规制俘虏理论增强了反政府规制的倾向。
第二节
经济规制政策
经济规制政策是指为了防止发生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确保使用者的公平利用,政府对进入自然垄断产业的企业进行控制所采取的各种政策措施,通常包括:
一、进入规制政策
因为政府对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公用事业推行“收费平均化、抽肥补瘦”的方针,新介入者会专空子,光吃“肥肉”,政府限制新企业加入。此外,防止过度竞争。
二、价格规制政策
管制价格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成本加价法,收益率法,最高限价法。前两种方法的困难是政府很难了解企业的实际成本,而且造成企业对创新和提高质量不感兴趣;后一种方法可避免估算成本的麻烦,也有利于鼓励企业降低成本,但若定价过低,则会造成企业亏损。Averch-Johnson
effect, Flemm effect扭曲.
此外,管制的成本、管制无效现象。
三、服务质量规制政策
四、数量规制政策
第三节
西方发达国家规制政策发展趋势,放松规制
一、对自然垄断产业推行政府规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垄断与重复建设,两害相权取其轻。产权与重复建设。管制重点由市场准入和价格管制转向管制市场参与者的资质和竞争行为。
二、区分自然垄断性和非自然垄断性业务,在非自然垄断性
业务领域引入竞争。
三、在仍需规制的领域引入激励性规制。如价格上限、特许权拍卖。
四、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民营化,并以此来推动规制体制改革
五、制定较为完善细致的法律法规,使整个规制改革过程有法
可依
讨论:中国的经济规制政策,以电信业为例。
阅读:张昕竹:中国规制与竞争:理论和政策
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周其仁:三网合一、数网竞争。
竞争、垄断和管制——“反垄断政策的背景报告”北京大
学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2002.9.9。
第四节、产业政策(补)
一、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产业政策意味着由政府出面扶植新兴产业。产业政策比较可靠的理论依据在于不完善的市场机制(特别是资本市场)和知识信息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产业政策的难题主要在于如何识别有前途的新兴产业,以及如何避免享受扶植的企业被“惯坏”,形成鼓吹保护主义的利益集团。
二、产业政策的经验
一些新兴工业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由政府积极驾驭的市场经济可能取得比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更高的运行成效。这种驾驭并不是强制改变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而是旨在最大地发挥市场经济成长的潜力。易拉罐与空调的案例。
第五章
环境保护政策
第一节
环境污梁的主要形式
一、空气污染
二、水污染
三、土壤污染
第二节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解释
一、“公地的非剧”
二、经济活动的外部性,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背离
第三节
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
二、内生增长理论及相关环保政策
第三节
政府环保保护政策及其目标
一、环保政策的类型
1、广义:与环境有关的政策,大致分为环境经济政策,环境管理政策,
环境技术政策
2、狭义:指政府为减少生产和消费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以行政手段或市场激励的方式,制定和实施的各种政策,它只涉及环境经济政策和环
境管理政策的相关内容
二、环保政策的目标
目标:使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达到一种有效率的污染水平
政策环保政策追求的应该是理想的排放水平和治理水平
3、可转让许可证的优点:
这一制度是政府干预的一种方法,但政府的干预程度较低,它创造了一个新的
市场,即可转让许可证市场。这一方法将排放标准和排放费用的某些优点结合
起来。政府可以决定总的许可证数目,从而决定了总的排放量,这就像排放标
准所作的那样;许可证的可销售性又使得污染的减少以最低成本实现,这又像
排放费用所作的那样。但该方法可能引起公众的误解。排污权交易适用与进行
总量控制而与排放地点关系不大的污染。某一污染如果是地方性的,就无法建
立排污权市场,市场不可能对任何污染物都有效。
麦克米兰介绍,美国实施污染物排放权后,实际的污染物排放量比政府设定的控制量低30%。在环保署的直接管辖下,治污成本被大大高估了,导致人们没有尽力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排放权交易之前,环保暑减少1吨二氧化硫的成本是750美圆,而火力发电公司宣称其花费为1500美圆,而一家企业愿意以150美圆的价格出售一份排放权配额。市场显示出治污成本其实没有估计的那么昂贵。
讨论:1、我国环保政策、问题及前景
2、淮河的污染问题
3、直接控制、庇古税与排污许可权交易几种解决污染方式的比较
阅读:1、麦克米兰《市场设计与环境治理》吴敬链《比较》(20辑)
2、环境压力与环境政策,北大经济研究中心简报,2004年第23期
3、刘建辉.排污权交易的中国困境[J].决策,2006,(1).
排污权交易的“零供给”困境、技术困境、“灰色交易”困境。
第六章
公共卫生政策与教育政策
第一节 公共服务的特殊性及国家干预理论
一、公共服务的特殊性
1、公共服务提供的制度基础必须同时追求效率与公平两个目标。
2、一些公共服务有公共产品性质,如“非典”、传染病防治。
3、一些公共服务有比较强的外部性,如基础教育。
4、一些公共服务有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其数量、质量的“可度量性”差,监督、评估困难,“不可立约”。
5、一些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之间只能展开有限竞争、甚至不可能竞争。如偏远地区学校、卫生院,“市场内竞争”与“为市场竞争”。但顶级科研机构就更麻烦。当可度量性与可竞争性都低时,“可购买性”低。
二、对策
1、尽可能控制与减少市场的不完善性,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2、充分发挥国家的作用。
三、国家干预的三种基本手段
1、监管。监管是国家介入程度最低的监管方式,监管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为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世界各国放松价格管制却强化质量监管。
2、付费。付费政策目标之一是保证服务提供的公平性和“可承受性”,二是保证公共产品和具有较强正外部性的服务得到充分提供。预算、会计、审计制度确定国家预算(付费)的优先顺序;国家决定付费方式。供给方付费是国家向服务提供者提供补贴,需求方付费不仅补贴低收入者,还提供“选择”。
3、提供。国家通过公立机构直接提供服务。“可购买性低”的服务比较适合公立直接提供,此外,公立机构适合满足同质性较高的需求。
四、内部治理与问责制
短途问责制:客户的“选择”与“参与”;长途问责
制:表达(如选票)与协约。
阅读:张春霖《公共服务提供的制度基础》《比较》(17)2005.3
第二节
公共卫生政策
一、公共卫生的概念与特征
1、公共卫生的概念
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它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2、现代公共卫生的四个特征
二、公共卫生的经济学分析
1、应该如何配置公共卫生资源
1)公共卫生品数量与质量的交替
2)健康生产函数
2、医疗服务市场的“市场失灵”
3、政府的公共卫生政策
1)公共卫生政策的依据:公共品、非公共品与私人产品
2)公共卫生政策的类型
(1)健康促进政策
(2)疾病预防和控制政策
(3)基本医疗保障政策
讨论:我国目前医疗体制改革
阅读:
1、张德久:生命的呼唤,中国农村医卫事业的呻呤与曙光(A),周瑞
金、用头行走(C),文汇出版社
2、顾昕:走向管理的市场化——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选择“天则双
周”2005.9.2
3、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探讨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2003.5.14
第二节
教育政策
一、教育的经济学基础
1、教育服务的准公共产品与教育活动的正外部性(公平性)
2、人力资源论及对其的质疑
二、教育政策及其类型
1、教育经费政策
:是有关教育经济的动员、分配和使用政策,它研究政府财政支出究竟应该支持哪一类教育,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支持。
2、课程政策:是有关课程的设置、内容体系和质量标准的政策,它要解决教些什么的问题。
3、学生政策:是有关教育对象选择的政策,它要解决的是向谁教的问题。
4、教师政策:是关于教师聘用的政策,它始终围绕着既要严格控制教师质量,又要保证教师有足够的供给这样一个核心展开的。
5、教育管理政策:是关于教育体制的调整、管理权限划分的政策,它要解决的是如何保证教育系统的正常运行的问题。其核心在于如何处理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作为办学实体内部的关系。
讨论:中国教育产业化何去何从
阅读:林荣国
教育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简报 2003
年第72期
第七章
收入分配政策
第一节
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一、洛伦斯曲线
第八章
反周期政策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经济学分析
一、经济周期的概念
二、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反周期政策的工具、内容
一、政策工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二、内容:“逆经济风向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