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弓
随着电视剧《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红粉世家》的热播,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张恨水是一位言情小说大师。殊不知张恨水不仅擅长言情,而且一向关注社会生活、民生疾苦与民族命运,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他迅疾做出反应,改变长篇小说《太平花》与《满城风雨》原来的构思,突出抗敌御侮精神。“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后,他自费
出版表现抗战主旨的诗词、散文、小说与剧本合集《弯弓集》。从1931年到1946年,他共创作了800万言抗战文学,占其总计3000余万言创作的四分之一,堪称抗战文学的尖兵与重镇。为了准确认识与全面评价张恨水抗战创作的特点与贡献,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与省文化厅、社科联、文联、安庆市政府、潜山县政府,于2005年8月中旬在合肥共同主办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暨张恨水抗战作品研讨会”。张恨水的家乡以张恨水为荣耀,潜山县县长汪恕东高度赞扬张恨水的人格与业绩。
来自海内外的80余位专家学者、张恨水爱好者与张恨水女儿张正、长孙张纪等出席会议。与会者高度评价张恨水的抗战作品。北京大学孔庆东认为,张恨水是抗战文学的先行者,现代文学史若讲抗战文学应从《弯弓集》开始;五四时期文学个人意识高涨,20世纪30年代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文学中的国家意识逐渐上升,张恨水的抗战作品就呈现出国家意识强化的趋势;张恨水小说的进步还表现在突出描写功夫,这一叙述手法的拓展,正与二战时期通俗小说的发展同步。苏州大学汤哲声也充分肯定张恨水小说中强烈的国家意识,并且指出,国难小说早在1915年前后即已出现,张恨水的独特贡献在于将国难小说提高到抗战文学的高度,他是现代作家中创作抗战小说最丰的作家。北京外国语大学罗燕林认为张恨水的抗战作品构成了一部通俗版的国难史、抗战史。
与会者指出,1931年以前张恨水作品的社会生活内容多为讽刺暴露,“九·一八”之后,尤其是“七·七”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张恨水一方面保持对社会弊端的批判锋芒,另一方面,热情充沛地讴歌抗战英雄。1943年11月至12月的常德会战中,我军57师以血肉之躯,抵御了日寇的凶猛进攻,8000余将士守城,只有83人突围出去。张恨水《虎贲万岁》以白描的笔触描写了57师浴血奋战的始末,这是整个抗战文学中唯一一部正面表现重要战役的纪实性长篇小说。但因其表现对象为国民党所属部队,所以多年以来文学研究中对这部作品都是一笔带过。近年来,随着历史主义精神的复归,正面战场的研究逐步展开,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从而给《虎贲万岁》的重新评价带来了契机。在这次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张中良从作家与正面战场的关系、文学与历史真实的关系的角度,分析了《虎贲万岁》在抗战文学中的意义及其曾经被忽略的原因,潜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炎贵、河南省鹤壁市职业学院国锦元等也充分肯定了《虎贲万岁》的价值。潜山二中副校长汪启明称赞《大江东去》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汕头大学燕世超论述了张恨水小说中抗日军人形象的崇高美。
犀利峭拔的寓言体小说《八十一梦》,以及以往关注不够的张恨水其他作品,如文笔精练、意味隽永的散文集《山窗小品》,创作量巨大、社会文化内涵丰富的杂感,张恨水的通俗小说理论、张恨水与大众传播媒介、抗战作品中的联语、抗战小说的现代性、抗战时期小说转型的原因等,都得到相当深入的探讨。 通过研讨,张恨水现象的重要意义更加明晰。潜山县委办公室芮立祥认为,研究张恨水的抗战作品,有助于我们全面解读中国作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国的历史及其意义,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力。安徽省委宣传部长臧世凯指出,研究张恨水要弘扬其爱国主义精神,研究其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现实的创作路径,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恨水研究会会长季昆森指出,张恨水抗战作品不仅对于全面认识抗战具有历史意义,而且认真汲取其经验,对于推动先进文化建设亦有现实意义。他希望张恨水研究能够提升天柱山文化品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返回张恨水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