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师德建设的几点思考
金瑞中学
王
华
邓小平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教师。”我想我校的课改能否顺利进行,取得成功,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只有教师发展了,学校才能发展。可以说,把教师打造到什么程度,学校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
那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师德的建设呢?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呢?
我想首先要激发教师工作的激情与责任心,使教师能主动、自觉、认真、创新地开展各项工作,打心底认同课改,不断提高教师的奉献意识,业务水平和教书育人的能力。使每位教师都能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爱不爱孩子是课改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记得那年到东庐中学去考察学习,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东庐中学有个叫徐城的教师,他的班里有个叫徐溧城的后进生,入学摸底考试,数学考了8分,全年级倒数第一,徐城没有另眼相看,而是一样的教,过了一个月这孩子的数学有进步——18分。徐城和他谈话:“徐溧城,你的名字里有个城,我的名字里也有个城,什么是城?就是长城,那可是中华的脊梁,名字里有城的可都是好样的!徐老师是数学老师,你叫徐溧城就是溧水的徐城,你的数学能学不好吗?”徐溧城眨巴眨巴眼睛重重地点了一个头。一个月后期中考试,徐溧城考了破天荒的65分!再过一个月76分!期末81分!第二个学期徐溧城当上了数学小组长,数学成绩稳定在70到85分。初一全年级家长会,当介绍到徐城老师时,有个家长突然冲上来抢过话筒,声音激动的走调:“感谢徐老师!我就是徐立成的爸爸,自己的孩子是个什么水平自己知道,徐溧城有今天这个进步,让我对这个小孩重新有了希望······”可以说老师的一点心血换回了一个家庭的希望。
因此老师爱学生,爱的大也爱的小,爱得深也爱得细,孩子们在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爱中,慢慢懂事,知道了尊重、回报、上进、自强······所以说只有爱,才能直抵人心,才是塑造灵魂的力量。
课改取得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每科教师都要下“题海”。教师下题海是为了学生不下题海,为了学生少吃苦,教师要先把苦尝遍。
我们现在编制的学案,其实是一份按照教材内容设计的学习提纲、学习要求,其中自然包括一定量的习题。为了编写出最具有典型性,最能反映教学目标的习题,每个教师都要收集大量资料、信息,讨论、尝试、筛选、改遍。一道题要落实到学案上,交到学生手里。可不容易。每个备课教师都要先做一遍,体会一下难度,考虑一下放在这个地方是否合适,学生在做的时候有什么思路,我么要设置什么样的台阶,什么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的情况下,仅凭教材,在预习时就能基本完成第二天上课的内容,这就要求老师们下大量的功夫。可以说教师备课背的很辛苦,可是学生学得轻松,不做无效劳动,长久下去,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改要想取得成功,第三个重要条件就是“团队精神”。
什么叫相濡以沫,什么叫同甘共苦,什么叫团队凝聚力?共同遭际的艰难坎坷,与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职业情感,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梦,凝结在一起,才能使课改这条大船一帆风顺。比如我校语数外三个备课组,老师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实行集体备课,学案怎么设计,怎样让学生接受,每个备课组都要一起细细分析、讨论,从学习目标的提出,到小组合作的设计,再到当堂检测的落实。虽然每个教师的水平不是很高,但资源共享,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没有老师们的团结协作,就没有高质量的学案设计。有了高品质的学案,那么课改的课堂就成功了一半。
以上就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师德建设得几点思考。
返回师德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