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师德的理性认识
金瑞中学
孙仙知
德国哲学家康德把他一生的探索归结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能够知道什么,第二是我应该做什么,第三是我能期望什么。对于教师来说,其从业的一生也应该不断思考着三个问题。
一、我能够知道什么
生活中,我们经常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这是我们生活常常陷入危险境地的原因。教育如何避免历险,首先应该回答好以下两个问题。
(一)我们眼中的学生
这个问题很重要,不明白学生是怎样的学生,我们就不能给他们量身定做,做出适合他们穿的衣服。课改前,我们都在课堂上尽情的说,有时说的天花乱坠,可是看看结果呢?我们发现他们都学得不好,可能是你本身讲的就不够好,也可能是你讲的方式有问题,但是,结果确实不能让人满意。课改后,我们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我们让他们在小组学习,相互帮助。我们清楚地知道在每一组中,学生的层次是不同,因而他们的目标是不一样的,相应的,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就应该不同。这样一来,我们在做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就会有所考量,因为我们的任何选择都是基于我们眼中的学生,而不是我们想象的学生,这就是师德。
(二)我们眼中的自己
我们到底是谁,我们能够为学生做什么,基于各方面的因素,我认为每个老师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答案应该是不同的。有些老师如果忘记了自己是在教书育人,那他对学生就只有知识学习的要求,而忽略对学生人格上的熏陶。有些老师如果忘记了自己是在传道授业和解惑,那他对学生就只有不断地发问,而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这样的课堂其实也是教师不知道自己。所以,做老师的首先应该找到自己,或者说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不仅是为了自我认识,也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掂量出自己的分量,才能懂得给学生多大的分量。你给不了的,和你能给的出来的,就是你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必须要思考的,这也是师德。
二、我应该做什么
这个问题分为三个方面,从必须到能够,再到还可以,构成应该做的三重境界。
(一)我必须要为学生做的
我们做老师的,每天很辛苦,给学生讲他们听不太懂的课,批改做的惨不忍睹的作业,到头来学生还是考的一团糟,于是我们就抱怨,抱怨学生基础太差,抱怨他们不够勤奋,抱怨家庭教育支持不够,这确实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现象。但是,面对这种存在的事实,我们是不是要想一个问题,这些是不是我们应该为学生做的,我们难道不应该给学生批改作业吗,如果我们学生的基础就是这么弱,我们就不应该有耐心地批改作业吗?其实,这就是我们基本的工作和职责。因为除了做这些,做老师的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做了。换句话说,如果这个都不做的话,我们就不是老师。
(二)我能够为学生做的
在道德上,更高一级的老师我认为不是仅仅思考为学生应该做什么,他思考的指向是能够为学生做什么。他们可能会这样做,学生的作业做的非常差,正好今天中午有时间,所以我就把他们叫过来,给他们订正,直到他们学会为止。在他们看来,这是没有回报的,但是,这是他们能够为学生做的,他们在自己空闲的时间里做了,这个空闲时间本来可以再淘宝上选一件衣服,或者看看体育新闻,但是他们最终选择为学生做一件事,他们,就是优秀的教师。
(三)我还可以为学生做的
最高的境界,可能是这样一种老师。他们通常在心里想,我还能为学生做什么?我做好了我应该做的,也做了我能做的,那么,我还可以为他们做吗?他们还需要我的帮助吗?哪些学生最需要我的帮助,我的帮助能否改变他们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于是他们利用课余的时间,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做作业上的辅导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他们未必是班主任老师,但他们却愿意做学生心灵的导师,我想他们的形象会永远铭刻在学生的心中。
课改前,我觉得很多老师都是一样的。课改后,我发现教师队伍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他们本无可厚非,但是他们确实展现了不同的姿态。而我想说的是,学生更喜欢那个最高的姿态。
三、我能期望什么
这是要说到信仰问题了,我以为,没有信仰的教师,就没有气势磅礴的事业,因为,学生的未来是一根女娲的藤条,这一头就攥在我们的手中。
(一)我们的学生最有可能获得的转变
做老师的,认识了你的学生,明白你眼中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学生,这应该是你开展教学和教育的起点,从这里起步,你的教育生活就有了追求。在这条道路上,陪伴我们的对象是学生,他们会跟随我们整个的教育生涯,他们甚至是我们最亲切的朋友,我们要像关心朋友般的关心他们,我们的成功就是他们点点滴滴的转变。要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变,只要你引导地好,他就会朝着你要他去的方向走,这就是学生的可塑性。在这样一个认识的前提下,我们来分析你所面对的学生的基本条件,分析这些条件是走向哪些目标的基础要素,然后再思考你还能为他们创造哪些条件,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学生就能获得最有意义的转变,这应该是教师要做的,也是教师事业最大的快乐所在,就如同欧阳修在醉翁亭所创造的“乐其乐”的崇高境界。
(二)我们的建议: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
很多老师所做的只是基于学生的当下,对于他们的未来,我们漠不关心。我曾经给我的学生做目标设计,我告诉他们你们一定要设想自己的未来,思考未来你是谁,未来你会成为谁。我告诉学生,你不但要思考,你还要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的方法,并为之努力。在学生制定规划的时候,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我们的建议不仅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我们不一定对学生未来的生活负责,但我们要影响学生的未来,这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的信仰。
总的来说,师德是一个哲学问题,康德的三个问题各有不同,我的理解是第一个问题是认识论,第二个问题是伦理学,第三个问题是信仰,他们共同构成我对师德观的哲学认识。
返回师德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