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师德水平提升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校园文化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传递着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作为学校文化的建设者,一言一行都是流动着的校园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师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又同时影响师德水平的提升,为师德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土壤和养分。
办学七年多来,我校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很多的成绩,校园各类文化长廊的建设,教师休闲吧的建设,教师阅读大厅的建设等,为师德师风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但是目前校园文化的建设成果集中体现在物质层面,在校园文化制度建设和校园文化精神建设对教师师德师风水平的提升上,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另一方面,随着我校师德水平进入相对平稳的发展期,新补充的师资力量也急需要师德水平高的教师的引领和影响,这个学校师德水平能否再上一个台阶,也迫切需要高质量校园文化的滋养。基于这样几点现实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师德水平提升的实践研究”这一子课题符合我校发展的实际需要,是我校师德水平提升的现实需求,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必将极大地增强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推动我校教师师德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课题内涵的界定
“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教育过程和学校管理中不断形成和积淀的校园精神、校园制度和校园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制度、文化氛围的活动形象和物质形式。
“和谐的校园文化”应该是一种以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特质;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的精神体现;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和谐的校园文化,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等等。我们认为学校、教师、学生关系和谐,就会出现相互尊重,相互谦让,和睦相处的融洽局面,三者间就有了一个既统一、又便于发挥各自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彼此共进的环境。而这种环境依赖于主体——教师和学生的文明素养。
“教师师德水平”主要指的是良好思想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人格建构理论研究学说。
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个人应该有独立的个性特点和自主意识,要树立自信,要实事求是;第二是责任意识,而诚实是责任中最优秀的品质;三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勇气,只要不违背道德,就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四是要有健康的心态,做什么事情都要充满激情和热情;五是要有合作精神,要学会怎样和别人打交道、怎样与人合作。同时,自律、自制是人格的基石,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要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二)“以人为本”理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因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是落实“以人为本”办学理念的需要。其次,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也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和谐的环境培养美德,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而这正是培养有教养的合格人才的必要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求在发展中不断提高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人的素质。而提高人的素质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素养的不断提升。
四、研究目标
(一)通过第一次问卷调查或访谈等了解我校师德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通过第二次问卷调查,了解课题研究对师德水平提升的效果。
(二)通过开展各类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总结和提炼师德水平提升的一般策略。不仅开展校园主文化研究,也开展次文化研究,提高师德水平。
(三)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师德建设的各类长效机制,推动我校校师德水平的整体提升。不仅是物质文化,还有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其它层面的研究,让影响教师师德水平的因素遍布校园。
五、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在进行研究的实践中,运用理论观察实践活动的种种变化,通过实践检验理论、方案、计划的有效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问卷调查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解我校师德建设的状况,适时分析、矫正课题研究中的思路与策略。
(三)个案研究法
积累、整理足够的典型案例为课题研究结果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判断依据。本课题个案研究主要有两类:一是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方案,二是我校在师德建设中涌现出的师德典型事迹材料。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师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师德建设的形式也应当不断创新。围绕本课题研究,我校在师德建设上加大了创新力度,主要措施有:
(一)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强化师德建设
我校教师整体素质较高,52名教师中有23名党员。他们自觉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理论知识;主动放弃中午休息时间,奉献一颗爱心,义务为学生补缺补差,关心学生成长;与行为困难生及学习困难生结对子“一帮一”。针对农村学生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的现状,以父母的心态关爱学生,充当好三个角色:学习上是教师、安全上是保安、生活上是保姆。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形象直接反映着教育的形象。我们抓教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为此,我们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思想认识,宣传发动。师德师风不仅体现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和教风、学风,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的生命源泉,师德师风则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在学校校风和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针对当前师德师风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校依据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加强师德教育的要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组,并召开师德建设动员大会,对师德师风建设做出具体部署,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通过学校广播站、宣传橱窗等宣传各级师德典型事迹,有力地推动了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开展。
二抓深入学习,广泛讨论。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我校组织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及自学《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加强师德教育,使教师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此外,还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使广大教师真正明确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坚守住教师的职业道德底线。
三抓典型示范,树立榜样。通过先进推荐评选活动弘扬先进、鼓励先进,要求广大教师了解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以典型带动全体,激发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强化师德培训
在教师专业素质训练方面,一是抓继续教育工程。积极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既选派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更积极推行校本培训,如新教师岗前培训、校本课程研讨、班主任工作培训等;坚持定期常规教学检查、坚持教学管理干部深入课堂听课,每学年开展一次全校性的青年教师公开课评比,邀请市教研室专家参加评课,拉动了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二是抓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在切实抓好常规教研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我校现有在研省级课题两项,市级课题4项,教职工在各类教研、科研评比中获项。四是抓信息技术培训。结合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及多媒体教学需要,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完成了全体教师的初级培训,部分教师已达计算机专业水平,多数教师已较好地掌握了现代信息技术,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五是抓提升师资质量。通过开展教学业务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搭建舞台。
(三)以提高管理效益为重点,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制度建构在师德建设中举足轻重,是师德建设创新探索的重要方向。以我校为例,学校建立了师德建设目标管理体系,分对象、有重点地推进师德建设工作,形成了制度完备、方式多样、衔接紧密、切实有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学校相关部门按老教师、新教师和党员教师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师德学习标准,以“老教师树榜样,新教师学先进,党员教师争先锋”的要求,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创建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建设和谐校园,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推动学校发展作出贡献。
学校还建立了完整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严格以“师德一票否决制”强化考核;学校每年都组织以师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评选表彰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对师德典型进行重点宣传,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营造出全校共同关心、支持和监督学校的师德建设工作,人人争当师德先进的舆论氛围。
另外,在尊师重教方面,每逢节日对教职工进行慰问,教师生日送上生日祝福和礼物,教师生病都去探视,开展教师论坛活动等。
(四)以人文关怀为终极追求,提升师德水平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理论只能解决宏观层面的问题,制度也只能对具有普遍意义的事物给予激励或加以约束,在日常师德工作中,面对具体的问题,时刻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在人文关怀中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师德建设的又一个创新点。学校结合不同年龄段教师的特点,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开展师德建设。例如,学校要求青年教师跟随德高望重的老教师随堂听课,学习他们教书育人的方法,学习他们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学校还经常组织召开茶话会,邀请老教师给青年教师分享他们多年的教学经验,畅谈如何以良好的师德风范、深厚广博的知识功底、扎实熟练的教学技巧,以及坦诚大方、不卑不亢的态度赢得学生的尊敬,树立高大的教师形象。
(五)营造文化氛围,净化教师心灵
1.让每一个角落都开满文化之花。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无论是主教学区,还是非教学区,处处是文化的风景。走在校园的任何角落,你不用担心它会让你感到单调。进门大厅的四根立柱上,贴满了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佳句格言;每一层阶梯的墙面上,都用凝练的语言展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班级门前的每个立柱上,都有学生自己拟定的至理名言。文化在校园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自由滋长,净化着教师的心灵。
2.让每一间教室都无限长大。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学校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走进教学区的每一间教室,你都会有不同的感觉,因为它们都散发这不同的文化芳香。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宣传标语,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学生园地,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荣誉墙,在它们上面,凝聚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和人生的追求。文化在校园的每间教室里遨游徜徉,滋润着教师的心灵。
3.让每一间办公室都无限温馨。学校领导一直很重视教师的工作环境的建设,建校以来,金瑞中学每一间教师的办公室里,摆放的不仅是教科书和作业本等教学用品,还有一些课外书籍,老师们闲暇之余,品读经典,相互交流,其乐融融。办公室里除了必备的茶壶水瓶之外,还有温馨的花盆。下课的老师,走进办公室就能享受到各种花散发着浓郁的清香,真是一种美的境界。文化在花朵与书籍之间缓缓流淌,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更近了。
4.让每一条长廊都书画满墙。我校开办于2006年,校园长廊较多,为了发挥文化的育人作用,我校每一个楼层都有一个主题,一楼是德育长廊,这里有感动的人物和模范的思想;二楼是文学长廊,这里有最美的诗篇和伟大的胸襟;三楼是艺术长廊,这里摆满中外名画,透露大家风范;四楼是科技长廊,这里有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供师生分享。廊廊有主题,韵味各不同,师生共陶冶,情趣亦无穷。文化在这里成为科技的载体,领着老师们与时俱进乘风破浪。
(六)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教师职业意识
我校积极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让教师的教学观和育人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施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来,课前,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预习,每天早晨语数外老师都要到堂认真批改学生的学案,课堂上,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的局面,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课后,教师更重视对学生进行补缺补差,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育人方面,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放弃偏科的学生,鼓励他们做能做的事,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课改后,我们的教师对这份职业有了更高的期待,他们对目前的现状不是感到满足,而是感到幸福,在我校举办的教师论坛上,老师们很愿意把自己的喜悦与大家一起分享。
七、课题研究成果
这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校校园文化的内涵,课题组也在此基础上提升出促进教师师德水平的三条策略:
(一)策略一、用制度促师德观念的更新
1.依据市区教育局出台的教师考核办法拟定我校教师师德考核办法,把参加师德活动、学生测评、家长测评、同行测评等情况综合起来,衡量每位教师的师德状况,把师德考核与教职工评优评先结合起来。
2.建立评价机制,一方面我们从学生评价入手,对学生进行问卷,召开座谈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教师进行反馈,使教师清楚自己的不足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我们还让家长参与了对教师的评价,以问卷调查、家长进校听课、家长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家长对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态度;第三,开展“教学家长开放周”活动,把家长请进学校来,参与听课和评课活动,听听他们的意见。
这些活动,使教师置于广泛的舆论监督的氛围中,提高了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同时我们也以此作为衡量老师师德状况的重要参考,这不仅是我校师德工作的创造,也是一种细致管理的体现。
(二)策略二、用活动促师德水平的提升
课题组前期在师德观念的研究上做得不够,本阶段,我们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系列师德教育活动,
1.围绕学校的课改工作分年级定期开展师德大讨论活动,学校课改工作是当前我校的核心工作,课改首先要改的不是教学技术问题,而是教师的观念问题,如何改变教师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的态度,改变教师全员育人的观念,我们必须要下大力气去做教师的思想工作,师德大讨论这一研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育人观带来了新面貌和新气象。
2.面对全校教师征集教师寄语,要求所有班主任撰写寄语。在学校教学楼的走廊上,我们张贴了教师的个人信奉的格言,它体现了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追求。班主任寄语张贴在所在班级大门左侧的墙上,它们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撰写的,是班主任老师对所带班级学生提出的期望,表达了自己的教育理想。
3.面对全校学生征集心语,学校从中挑选好的原创作品制成展板,张贴在教室走廊的立柱上。教师一走进教学区就能看到学生的心愿,相信这些心语也能走进教师的心里,让教师更有责任感。
4.在党员和干部队伍中开展帮扶助学活动、走亲戚活动。针对每个班级中的贫困生和品困生,党员、干部采取一对一帮扶和走亲戚等活动,帮助他们改善学习条件和学习态度,这些活动促进了党员和干部思想上的飞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影响其他教师,从而解决了全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内趋力问题。
(三)策略三、用服务为师德内涵注入新营养
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师德建设,首先要打造出一个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师魂或校魂,它是一所学校的整体形象,而这个整体形象是靠一个一个具体的师德行为来展现的。
1.用行动诠释师爱。为了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我们针对学校实际,每天都安排两位教师值班,一位中层管理干部带班,一位值日校长领班,时时刻刻保证学生的安全。在学生活动和休息的空挡时段,安排教师进行巡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规范行为。同时,我们还通过规章制度的约束和教师文明行为的示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确保了学校无安全事故发生,无违法犯罪行为发生,使学生能“安居乐学”。
2.用先进观念发展师爱。有人说“师德是一种感染”,确实如此。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影响极大。一个良师,不仅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不仅仅业务能力要强,能为学生指点迷津,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我们在教师中提出了“全员育人”的口号,努力通过爱的相互传递,爱的给予和回馈,不断地增强教师终生爱教不辱使命的拳拳之心。在实践中,一方面我们通过有创意的活动升华教师的爱,我们要求教师把师德承诺兑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另外,我们也要求教师不仅以自己的学生为学生每页关爱其他的学生,我们要求班主任老师不仅用心教育本班学生,对于在其他班级的学生身上发现了问题,也要及时帮其改正。
3.用爱的互动来验证师爱。人们常说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老师的美好品德会在学生的成长中反映出来;但反过来,学生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老师的行为是否符合师德标准,在学生的态度中,也就是爱的回馈和真实评价中会得到验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体现在教书育人工作上,就是以学生为本,育人为本。我们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坚持和弘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平时,教师会与学生多接触、多交流、多沟通。每一位老师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接待学生,与学生交流思想,为学生解疑释惑。原来一般都是班主任老师在做,现在大多数教师都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这种互动让师生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课题研究的后期,我们加强了校园次文化的研究,这些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我校教师的师德水平。
(一)课堂文化让教师师德提升由内而外
我校自2012年2月开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们通过制度文化建设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物质文化建设,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术,通过精神文化建设,革新了教师的教学和育人观念。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细节的处理艺术也需要关注,为此我们在课堂评价方面,增加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展示,为学生提供学习成果的点评机会,让课堂成为师生文化交流和生生思想碰撞的平台,在这样的课堂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教师的学生观和育人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开始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并获取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一切的变化都得益于教师在全新课堂文化背景下的教学创造,教师提升的不仅是教学技术,更是师德水平的提升。
(二)课外文化的拓展让教师更加爱校爱学生
我校每天上午第二节课都安排体育大课间活动,这项活动不只属于学生,也属于教师。在这个时间段,我们要求教师不能在办公室办公,必须他们停下手中的笔,放下教材和参考书,全部到操场和学生一道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体育活动非常丰富,门类多达十余种,教师不但指导学生开展体育锻炼,也须和学生一道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相互交流。这时候,学生和教师不仅可以做到近距离的交流,还能做到心与心的交流,这项活动我们一直在坚持做,我们认为这种课外文化的拓展研究对教师师德水平的提升作用非常明显。
另外,在学校工会的组织与领导下,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相继成立了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俱乐部,这些俱乐部都有专门的负责人,定期组织训练,开展对外交流活动等活动,教师们积极性很高,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放松心情,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加爱校,爱学生,更好地投入工作。
(三)办公室文化的营造让教师工作热情更加高涨
一直以来我校都是两三位老师一个办公室独立办公,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交流,因为范围小的缘故,一直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其实,不仅同一学科的老师经常需要交流,同一个年级的老师也需要多交流,同学科老师一般侧重交流专业知识,同年级教师在一起办公一般会把年级学生做为交流的主要对象,如果能够合在一起,教师的教育能力将因为得到更多的信息而获得提升。
为此,去年9月份开始,学校对教师办公场所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分成三个年级组进行办公,各学科的老师坐在一个办公室里面,授课教师与班主任的交流更方便了,同学科的授课教师关于集体备课的研讨交流通道更畅通了。
另外,学校还加强办公室制度、卫生、物品摆放等多方面的考核力度,并出台奖励之策,让教师更注重办公文化氛围的营造,更注重办公室的内在形象。新的办公环境让教师不再只隔绝在狭小的办公室内,他们对于一个年级组的集体荣誉的关注比以往更高,对于一个年级的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
(四)行为文化的营造让学校能葆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构建教学行为文化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主体是学生和老师,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学校中的师生,是人,这种主体特点决定了学校的文化建设主要通过人来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建设状况,而人最重要最直观的又是其言行,师生的言行是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师生文化底蕴的折射。在学生言行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必须要有礼貌,进校要喊老师好,离校要说再见,无论在校园的哪个角落见到老师都要打招呼;对于老师给予的帮助要说谢谢。同理,教师对于学生的礼貌行为也要给予回应,不能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忽略对学生的礼貌反馈。教师在教学区说话不可随意,在课堂上要说普通话。给予学生要有耐心、爱心,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言行要严格遵守师德规范要求。我们认为,只有做到垂身示范,才能让学生信服和敬佩。
八、结论与反思
课题实验的研究使我们深深感到,通过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提高教师师德水平研究至少有以下三点意义:
(一)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人际关系更和谐
我校的实践表明,师德水平的提升策略研究,教师身上的朴素、豁达、热情、向上的性格,会慢慢内化成为消除心理隔阂的同化力,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二)有利于教学管理,承前启后更容易
在师德水平的提升研究中,教师阶层相互影响,在老教师崇高的师德浸染下,青年教师往往能成长更快,甚至脱颖而出。年青教师的青春活力又能带动老教师向专业更深处迈进,进而形成了一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新阵营,取得了不令而行的管理效果。
(三)有利于校本教研,科研成果更丰富
教师心理、政治和业务的健康发展,会给学校的校本教研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是把新思路、新观念、新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为日常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教师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卸掉了许多心理包袱,百家争鸣进而百花齐放;另外,便于适应新形势,把握新动态,使教学工作识时顺势,牢牢掌握主动权。师德水平提升与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同步,教学成果不断增长,日渐丰富。
不过,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仍然有许多遗憾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作为一所新学校,校园墙体文化仍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传统文化的痕迹要多于科技创新的文化,如何将二者完美融合,教师在这两种文化的融合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是非常难攻克的课题。
(二)家校文化共建做的不够,班主任以外的教师群体如何与家长沟通是师德水平提升研究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角度,只能留待以后来开展。
(三)在继续开展校园体育节和艺术节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深入开展节日文化的研究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也是一个有价值的选题。
实践表明,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教师师德水平的研究,是一种双赢的策略,是可行的,是成功的,但还不是成熟的,要真正拿出对全市具有指导意义的科研成果,还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马鞍山市金瑞初级中学课题组
执笔人:孙仙知
2014年11月
返回师德研究 |